省诗歌学会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文学学会>省诗歌学会

悼念袁隆平院士诗歌专辑(八)

来源:湖南省诗歌学会   时间 : 2021-05-26

 

分享到:

在一粒稻种中观天象

──怀念袁隆平

梁尔源

 

天究竟有多大

爱恩斯坦也无法比划

其实,天只有碗口大

再小点,只有一张嘴大

再再小点,只有一粒稻种大

一粒稻种能撑起一片天

你可在一粒稻种中

观脸色,观苍生,观天象

那个撑起一片天的人

在稻穗下乘凉

他秋风拂面

皱纹里稻菽千层浪

金色的梦,金色的天

让一枕黄粱暗淡失色

真情扬花出世界稻香

赤诚杂交在梦想胚芽

大爱裏着每一株稻穗

将天点化在一粒稻种中

让天下最大的碗

也能盛满

让那碗大的天

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为英雄壮行

──沉痛悼念共和国功勋袁隆平

郭新民

 

敬礼!以战神顶天立地的姿态

您坦然自若慷慨豪迈微笑出征

拯救过躁动不安的地球和人类

再去拯救恍惚的天堂与饥饿的灵魂

 

可知道,中国的粮食们不再浮躁喧哗

铺天盖地的稻菽都垂下缅怀的头颅

庄稼雄壮的队伍肃穆泣立默默祈祷

江河大地倾刻间沉思悲恸泪雨滂沱

 

用信仰灿然点亮人生的希望

凭毅力执着坚守美好的憧憬

以牛的精神辛勤躬耕无怨无悔

以庄稼的奉献顽强抗衡贫困与饥荒

 

哦,谁能悟彻良心报应,谁就该懂得珍重感恩

谁可知晓天高地厚,谁就应好好学习仰望

一辈子把生命交给祖国大地的老人

一辈子只把一件事做到尽善尽美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并非高官与厚禄

生命的追求与向往,绝非富贵与荣华

一位慈祥的老人,始终站出稻谷的精神和姿态

您就是涅槃的神农,缔造了新中国不朽的神话

 

我说过:站在城市看粮食很近很近

深入农村看粮食很远很远

一粥一饭,当思奋斗来之不易

千丝万缕,恒念斯人亘古功德

 

哦,一辈子钟爱土地和稻谷的老人

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如此匆忙

是否经过了粮食家族的决别同意

您真的走了,把殷殷希望深情遗赠四海五州

 

您是一株稻穗,以赤胆忠心丰盈天下粮仓,

您是一个农人,用智慧汗水耕耘播种幸福

您是一位院士,凭科学精神雕塑卓越人生

您是一名功臣,精忠报国,博爱苍生社稷

 

今年的稻谷又要熟了,您却倏然离去

肝胆俱裂的稻穗瞬间化作喷涌飞溅的泪花

庄稼的队伍浩浩荡荡站满田垄地头为您壮行

有良心的人们哪,怎能无动于衷麻木不仁

 

我娘说,出门吃饱了饭就不会想家

领袖说,十四亿人吃饱肚子要干伟大的事业

您说,让整个地球吃饱吃好

人类世界才会有辉煌璀璨的未来

 

您平凡,是一株挺直脊梁的稻穗

您伟岸,是一座巍峨屹立的泰山

您活着,是一篇可歌可泣的人间神话

您远去,是一曲韵味悠深的英雄浩歌

 

今夜,天空失魂落魄,泪雨倾盆而泄

我们真正领悟了什么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

为了您这一生与稻谷打交道的耄耋老人

我们从灵魂深处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哦,我用眼泪蘸着阳光给您写这首颂诗

我以深情和着心血为您唱出祈福的挽歌

您是祖国和人民永远永远瞩望的稻菽

您是战神是勇士,历史将永远铭心刻骨

 


红薯饭

——写在袁隆平院士魂归大地之日

刘羊

 

和往常不同

今晚的饭碗装了红薯

每人两三块,盖在在白米饭上

静静的餐桌,谁也没说什么

你一下就懂了

 

红薯饭,高粱饭,玉米饭

以及各种杂粮饭

是那个年代的标配

谁的饭碗里能是满满的白米饭呀

在那个饥饿的年代

 

小时候的你

曾被红薯和萝卜吃得呕吐

遇上白米饭

不用下饭菜,三下两下

一碗饭就下去了

 

而你父亲小时候

正赶上过苦日子

在吃光了杂粮、嫩叶和树根后

拿米糠炒熟了吃

“入口真香啊”

可便秘了三天三夜

他再也不敢吃了

 

和往常不同

今晚的饭碗破例装了红薯

就是这一块红薯

让你瞬间回到那个

再也回不去的年代

你以一副久违的饥肠

三下两下

把饭碗扒得一粒不剩

 

然后独自回到书房

木讷如薯,反复默诵着

一颗伟大种子的恩赐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

周晖

 

我是一粒小小的种子,

曾和我的伙伴们在贫瘠的黄土地上繁衍生息。

年复一年地被人珍捧在手中,

却仍不能脱胎换骨于干枯瘦瘪的种胚。

每当看见人类饥渴难耐的眼神,

我恨不得瞬间变为金山银山,

用我小小的身躯来改变这个同样贫瘠的世界!

可是啊,弱小的我却无能为力!

由于数千年来我们的“先天不足”,

那平均亩产一百余公斤的数字,

让我愧对从开国之初倥偬走来的5·8亿!

在那贫穷交困的年代,

终年苦苦劳作的农民竟然以野菜充饥;

那凭票供应的日子,

菜叶糠粥也成了难得的“筵席”。

这,就是60年前人们的生活——

缺粮与饥荒困扰着泱泱大地!

 

直到有一天,

一位年轻的农学教师无意间发现了第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从此,他把自己也变成了一粒种子,

用他的初心、他的虔诚,

立志改变我们,改变世界。

独具慧眼的他,采撷下我们家族这优生的另类,

怀揣两个梦想,走进了他长达57年的水稻人生,

开启了他对改良水稻的研究、实验、应用与推广——

他,风雨无阻,躬耕田畴;

持之以恒,终年不息。

培育出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

研究出两系法,建立超级杂交水稻体系。

他,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

出版中、英文6部专著,

将杂交水稻广播于南北东西!

他和他的团队,将改变世界的种子发挥得威力无比!

57个寒来暑往,

他卧薪尝胆,不懈奋进,攀登着一个又一个科技高峰;

他推陈出新,不断改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产奇迹!

从1950年平均每亩141公斤的低产,

到创1998年亩产450公斤的记录;

从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的实现,

到2014年第四期目标亩产1200公斤的突破;

从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

到超优千号超级杂交水稻之花在三亚绽放;

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广翻千里稻浪,

到盐碱地、海水滩掀起万顷谷波……

他让十四亿人口的大国不再缺粮,

他使希望的田野一片勃勃生机;

他让第三世界不再忍受饥荒,

他使中国的种子飞出国门,扬我国威!

 

中国改变了。

世界改变了。

——因为一粒种子!

从此啊,璀璨的星空中有了一颗“袁隆平星”的烨烨闪烁,

“共和国勋章”的队伍中有了这位耄耋院士的不朽功位。

从此啊,“世界水稻之父”的美名誉满全球,

“改革先锋”的奖章熠熠生辉!

今天,这粒改变世界的种子已安详地沉眠于他的沃土,

他的“禾下乘凉”“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初衷已梦圆九州。

 

这就是共和国的脊梁,

以九十一岁的非凡人生改变了我们,

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这就是“魔稻祖师”、“中国米神”,

他将毕生的追求诠释得淋漓酣畅,

用他的神手绘出了金灿灿的富饶大地。

今天,这粒“种子”到了另一个世界,

而他的精神却永远扎根在华夏儿女的心里,

久久地、久久地,

与“袁隆平星”一道闪闪发光,天人合一……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