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讯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新闻资讯>湖湘文讯

中国乡村发展治理的鲜活样本

来源:湖南日报 倪正芳   时间 : 2021-01-29

 

分享到:

  新化是国家级贫困县,既是脱贫攻坚的正面战场之一,也是作家李健的老家。李健这部《嬗变》以朴实热切的笔触,记录了新化县油溪桥村如何在各级党组织的指导下,在村支书彭育晚等村支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转变观念,艰苦创业,通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把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深度贫困村打造成为全国文明村、国家3A级景区村的艰难历程。

  李健不惜“裸辞”在外人看来体面而舒适的编辑工作,中断自己酝酿已久的文学创作计划,以责无旁贷的气概和破釜沉舟的决心回到家乡,亲身投入到油溪桥乡村建设的日常活动中,和大家共同见证乡亲们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他“沉底”体验,实地观察,贴身思考,把油溪桥村的艰辛探索和可喜变迁,凝练成宝贵的经验,描绘成生动的场景,还原出精彩的故事。作为一位出身农村的作家,李健扎扎实实地把作品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

  农村贫困人口也有着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但如何兑现这种梦想,乡亲们往往又感觉方向迷茫、束手无策。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典型,无疑将为情况类似的乡村和处境相近的民众提供范本。《嬗变》值得称道的意义之一就是选准了这样一个样板。面对油溪桥村从村民思想混乱、组织机构涣散、生活极度贫困状态而走向团结、富裕、文明的历史性变迁,李健不是简单地堆砌成绩,而是尽力挖掘出这个先进典型在做法和经验上可复制、可推广的价值与意义。李健的作品没有辜负油溪桥人的追求和付出。在他的笔下,油溪桥村人在奋斗过程中所体现的精气神得到了充分表现,油溪桥村治贫治愚、改天换地的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被生动地勾勒出来。

  彭育晚、张仁望等村支两委一班人是村子里干事创业的主心骨,凝聚人心、抵御风险的中流砥柱。他们又带动身边人(如彭育晚妻子文二莲放弃大城市生意回家辅助丈夫开展工作)、感化“顽固分子”(如违规守着桥头收取过桥费的外村劳改释放人员张某改邪归正投奔油溪桥开起了农家乐)、扶持特殊贫困家庭(如帮助跟残疾儿子相依为命的70岁老人康初先家修建住房),教育鼓舞更多村民,一步步实现油溪桥村乡村振兴目标。

  不仅如此,作为一个极度贫困、缺乏资源的村子,特别是作为一个没有上级单位领导驻点挂村的“非重点”村,油溪桥最后能够建设发展为富裕美丽文明的模范新村,一定还有制度性、观念性方面的原因。李健以社会学家的姿态望闻问切,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他认为,油溪桥村的成功还有赖于解决了村级责任问题、乡亲们的思想问题和发展建设中利益的合理分配问题,而这正是当前中国乡村发展面临的三个普遍性问题。

  如果《嬗变》仅仅停留在宣讲乡村脱贫致富的成功经验,勾画油溪桥村如何走向振兴的路径,那就不值得我们费这么大的工夫去关注。这既不符合追求“有意义”同时也讲究“有意思”的报告文学的天性,也肯定不是李健的初衷。《嬗变》既有回应时代关切的即时感和现实感,确保了纪实文本的底色和基调,也有并非虚构文学类型专利的矛盾冲突、气氛渲染和形象塑造。

  作品一开头,就是群情激愤的村民与时任村支书及漂流公司爆发的冲突。眼看场面不可收拾,这时,全书主角彭育晚出场了,他镇定自若“轻描淡写”地稳住了群众,缓解了矛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心思缜密、深得民心、有勇有谋、有气魄有担当的退役军人形象,也为后来他成为油溪桥村的带头人做好了初步铺垫。

  作品写其他人如德高望重的前辈苏术初,同心同德的战友张仁望、彭玉华、彭德友,成长迅速的“后浪”彭阳兵等,都是通过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遭遇和表现来刻画的,既不特意拔高,又注意突出他们性格中的某些闪光点、经历中的故事性甚至戏剧性。此外,书中富于湘中地方特色的乡村生活也极具现场感,淳朴中带有原始剽悍元素的民风民俗跃然纸上,一路读下来,令人感觉贴心的温暖在氤氲升腾。

  《嬗变》既是一部主题重大的报告文学作品,也可以看作是一部脱贫致富的指导手册,还不妨视为一本乡村治理的社会学著作。

  (《嬗变》 李健著 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