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散文

再遇马丽华

来源:杨松林   时间 : 2020-11-04

 

分享到:

  十月,星城,枫叶红了,秋色正浓。

  我遇见了敬慕已久的作家马丽华老师。我尊称她为“先生”。

  26日上午,我们“湖南第十九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第九期新疆作家班”的学员,正在毛泽东文学院一楼报告厅里聆听着先生给我们授课。先生讲课的主题是《走过看过 写过》。

  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我早早地走进了报告厅,端坐在第三排座位上,展开笔记本和书,静静地守候着。

  随着掌声的热情响起,先生来到了报告厅,径直走向讲台。这是我第一次真真切切见到作家马丽华,精致,朴素,温婉。

  先生讲课,从“与湖南的缘分”,谈到“走过西藏——我的纪实文学实践”,从“文化的高地”聊到“科学的高地”……声音清丽,娓娓道来,我们很有兴致地听着、记着。

  ——先生以丰富的在藏经历和大量的图片,述说着自己的湖南缘分,情意绵厚。

  ——先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遍西藏的高山大川,以自己在藏工作27年的见闻与经历,写下了《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先生以脚步丈量西藏,23年的采写和积累,留下了《藏东红山脉》。

  ——先生以自己的科学人文著作《青藏光芒》,以纪实的方式向我们呈现了一部青藏高原科考研究的历程,生动地讲述着高原故事、地球故事,尤其是国人家园、大好河山的故事,庄严,豪迈,亲切。

  ——她说,自己在一线的工作体验,既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全程,也为写作积淀了丰厚而宝贵的经验和素材。

  ——她说,从事编辑工作几十年,与文字打交道,很是亲密,与刊物的作者和编辑一同成长。

  ……

  先生讲课时,沉醉其中,脸上的笑容,似灿烂开放的一朵花,幸福写在先生的脸上,沁甜了先生的心田。

  我听得入神,生怕漏掉先生说的每一句话。

  其实,三十年前,我与先生就有了初识。那是20世纪八十年代末,我还是一个学生,在一所师范学校念书。有一天晚自习前,我在学校顶楼的阅览室看书,从杂志上读到了马丽华的诗歌——我的太阳、走向高原、追你到高原……

  千里迢迢,万里迢迢,

  苦苦地,将你寻找,

  从心灵的国度出发,

  只寻到天涯海角。

  我选择诗笔原只为太阳,

  只为太阳你呀

  从未相许的是我的太阳

  永不失约的是我的太阳

  ……

  青春年少的我,很是喜欢!当年读到先生的这些灵动、鲜活的诗句,我感觉浑身很有力量,甚至做梦都想着哪一天也能写出马丽华那样高原辽远的诗行来,真还有着作家梦、文学梦。

  也正是从这些诗行里和介绍中,我了解到了马丽华其人。先生原是山东济南人,23岁青春妙龄,“有一片大大的高原,是谁招呼了一声?人往高处走啊!”,就毅然从山东走向西藏,从祖国东部走向西部,从平原走向雪域高原,“从心灵的国度出发,直寻到天涯海角”。臆想中,先生是一个十分率真、干练,且留着齐耳短发的美丽少女。

  我的心底涌动着一种情愫——这就是我心中的女神。

  后来,我在长沙五一路新华书店买到了一本马丽华诗集。那本小册子,至今被我珍藏,其中的文字至今记忆犹新,恍如昨日。三十年岁月里,我恋恋不忘“马丽华”。

  三十年前,我是一个学生,在文字里初识了先生,先生的文字伴随我成长。

  而今,我仍是一个学生,一个十足的“粉丝”,在这怡人的庭院里,崇敬地听着“偶像”给我们讲课,顶礼膜拜。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先生说,“坚持数年,必有好处;坚持长久,功德圆满。”

  这期望,是一位长者的殷殷之情。

  这些话,仿佛是在告诫我们,勉励我们,启迪我们。

  先生还向我们推荐阅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万物简史》《博尔赫斯文集》《自达尔文以来——自然史沉思录》等。先生希望我们多读好书,扎根祖国大地,走进人民,努力创作出更多接地气、无愧于时代的精品之作。

  我平素爱书,尤爱藏书。先生足迹遍布西藏各地,热爱真诚,才情卓异,著作等身,《灵魂像风》《十年藏北》《西行阿里》《藏东红山脉》等,连同三十年前的那本诗集,我一一作为宝贝珍藏于书柜里。先生感恩写作,说“因写作而成就了自己”,著写的《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荣获2009年度“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课间片刻,先生为我提前准备好的三本书题签,当我把《我的太阳》这本小册子恭敬地捧到先生面前时,先生眼睛直直地看着,很是惊讶,就像一个孩子见到了很新奇的东西一样,脱口一句,“呀呀呀,你还留有这本书啊!”那神情,比见到亲人还亲切。

  先生写纪实文学,其实也是在纪实人生。先生出生于20世纪五十年代初,1976年进藏工作,坚守、扎根祖国边疆27年,始终是一位不知疲倦、行万里路、写一卷书的参与者、观察者、寻觅者、记录者,也是一位孜孜以求的思考者,还是一位为藏族人民而歌的赞美者、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先生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是在西藏度过的,我惊羡先生丰富的经历和勇气。

  先生很谦逊。讲课一直到中午12:00多才结束,还意犹未尽,她一直说自己是一个“业余作家”。

  先生的为人与学养都堪称楷模!

  第二天清晨,我与同学李燕华一同送先生上车,执手深别。

  上午9:05分,先生向我发来微信:“感谢你们一早送行。一路顺利,现在高铁已经开动。” 我随即回复先生:祝福您平安、健康、幸福!您给我们的授课,一生很受教益!

  南国的深秋,夜空深邃,点点星星都如此柔和而含情。我反复轻语先生的文字——天界梵音《阿姐鼓》,先生在诗行末尾这样说,“以至纯至美的方式,本质而亮丽。”

  先生至纯至美,本质而亮丽。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