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散文

穿梭在甘蔗林的影子

来源:湖南日报 尹振亮   时间 : 2020-07-31

 

分享到:

  好久好久没有听到军号声了,偶尔听到,特别的亲切。八一节要到了,好些眼袋下垂的老战友,又在“发号”要去南海边曾经堆积我们青春、锤打我们意志的“大熔炉”看看,寻找曾经留下的脚印与故事。而我,却陡然间想起了著名诗人郭小川半个世纪前写下的《甘蔗林——青纱帐》:

  南方的甘蔗林哪,南方的甘蔗林!

  你为什么这样香甜,又为什么那样严峻?……

  我所在的部队,在南海湛江岸边,那里是盛产甘蔗林的地方,红土地上,成片成片的甘蔗林把部队围裹着,整天滋润着我们的眼睛。走出营房大门,首先看到的是甘蔗林,站在营房二楼以上,越过围墙,收入眼帘的也是甘蔗林。到了甘蔗疯长的季节,那随风摆动、翠绿欲滴的长叶,真的很美,会伴着微微海风发出脉脉情深的歌声,让人真想躺进那绿毯中,聆听海风捎来的大海的故事。

  甘蔗,是南方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家家户户,山上山下,漫山遍野。那里的甘蔗,有的可直接食用,有的用来榨糖。

  作为从山村走出的娃儿,对甘蔗,我更是情有独钟。因为小时候,妈妈赶集回来哄我们开心的主要实物就是甘蔗。从甘蔗的长短、大小,我们可以判断出母亲的心情……

  南方的甘蔗林啊,和我们一起演绎了多少别样的军旅故事!

  记得那是30年前的一个初冬,南方的气温仍没老家那种冷得叫人牙齿打颤的感觉,但天空灰蒙蒙的。当时,我在基地集训队参加冬训,接受组织的挑选与考验。参加冬训的人员都是来自基层部队由义务兵转为志愿兵的业务骨干尖子,肩负着特殊的任务。除了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都绝对过硬外,部队对参训人员自然要进行“魔鬼式”的训练。集训期间,不管是军事教官还是政治教员,每次都会讲着相同一句话:“作为军人,任何时候,任何事情,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只有向前,没有退后。”听着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我们每个人脸上的肌肉都收得紧紧地,感受到自己肩上重若千钧的职责与使命。

  有天早晨,天幕还没拉开,一阵紧促的集合哨把我们酣睡的梦呓击成碎片。按照要求,必须3分钟之内穿好衣裤,打好背包,携带好枪支弹药,跑步快速到达指定地点。

  队伍跨出营房大门后,钻进了一大片的甘蔗林地。路上,军事教官告诉大家:今天是20公里快速拉练,且天气预报说,还可能有大雨,希望大家克服困难,发扬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革命精神……

  夜幕下,我一边往前奔跑,一边给自己鼓劲打气:这点远,不算什么,我一定能行!

  队伍在甘蔗林里穿梭了近半个小时,按往常,天幕上应涂抹上鱼鳞般的云彩了,可那天,头顶上总似扣着一口大铁锅,迟迟撑不开脸,黑压压的。官兵们没有谁去在意,只听着领队的教官发出“跟上去,不要掉队,军人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催促声。

  跑在我前面的是一位来自河南的战友,由于出发前没把背包打得太严实,跑着跑着,就有点松动了,好在他手长腿粗,三下五除二,就边跑边把背包松动的问题解决了。行进中,我们的影子就像在战壕里穿梭,只听到“唏唰唏唰”的脚步声,道路两旁的甘蔗林似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队伍,给官兵们穿过时发出“哗啦啦”的掌声。

  跑了一段时间,天幕被撕开一道裂缝,一场暴雨倾盆而下,把我们一个个淋成了“落汤鸡”。背上的背包经雨水一浸泡,犹似扣在背上的一坨铁,越跑越重。雨滴砸在脸上,汗水流在脸上,脚步越走越沉重。那时,多想教官能发出停止前进的口令。可教官没有,反而拉高声音说:“同志们,这是老天爷在检验我们,大家一定要在困难面前挺住。一场暴雨算什么,咱当兵的人,枪林弹雨都不怕。坚持就是胜利,还有最后两公里就到达目的地了。”大家听着,谁也没有吭声,因为教官年纪比我们大,也在暴雨中奔跑着……我们一边跑着,一边不停地揩着遮盖眼睛的雨水和汗水。

  说句心里话,因为我个头矮小,当时真的很想把背包甩到甘蔗林去,可每次动起这种念头,教官们平时挂在嘴边的“谁英雄,谁好汉,行军路上比比看;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等铿锵话语就会像手榴弹一样砸过来,让人不敢多想,不敢犹豫。

  南海边的甘蔗很甜,甘蔗林里的故事很真。在过去的30多年里,部队的野生、泅渡、抢滩、攀岩等高难度军事训练科目,都成了历史,成了回忆。而最难忘的是在甘蔗林里冒雨拉练的情景,仿佛被人在骨头上刻上了记号,永远抹不去!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