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散文

重访磨刀坑

来源:黄振伟   时间 : 2020-07-10

 

分享到:

  车行盘山道,山路十八弯,汽车在山岳间穿行,晃晃悠悠两个半小时,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一一原洪源乡磨刀坑村(现李畋镇花麦村)。我们七九届高中同学一行17人,要去寻找40年前那次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一一磨刀坑捡茶籽的脚印,追忆那一段少年时光,当然更想探访它现在的模样。

  而首先吸引我们眼球,让我们惊叹不已的,是那条连着每座山头都几乎贴着山脊线行走的环村公路,虽然只是打好基础的土石路,但几乎都有8到12米宽。因为只是土石基础,尚未得到立项资金进行水泥硬化,经雨水冲刷,坡道上形成一条条沟壑,平路上则潮泥淤积,小车经过不是容易刮底盘就是胎滑偏向,很是艰涩难行,虎哥同学所驾之车即经几次停车推行,同车同学泥汗加身,他本人更是惊出了几头冷汗。

  磨刀坑位于崇山峻岭之中,山体由坚硬的花岗岩构成,土层不太厚,但经过数十亿年的侵蚀,最外层的岩体已全部风化,所以植物也能扎根生长,而修路则要开山破石,填壑累坝,很难想象,这是在撤村并建的改革中,在原来的磨刀、白果和花麦三个村并为现在的花麦村之后,由村里党员公选出的名叫江富强的村支书,带领村民租赁简陋的机械,自筹资金和劳力修建而成!

  在三年的时间里,他们修了21.8公里,做到了环村而建,组组相连,冲冲互通,并外接出山的104省道和106国道,不啻为一项伟大的创举!站在磨刀坑境内海拔828米的醴陵市第二高峰一一箭杆峰远眺,峰峦叠幢,青绿滴翠,而茁立在山川峰岳之上,掩映在云雾青松之中的那条环村大道,像极了一条即将腾飞的巨龙,更象一条山村走向致富的天路!

  同学老武曾在洪源乡政府工作,并曾下到磨刀坑蹲过点,对这一带相当熟悉,也带有深厚感情,他不时停下车来,指点近处远景,向同学们做着介绍,一草一木如数家珍。在见到前来迎接的江富强村支书后,两人一拍即合,非常投缘,滔滔不绝地交谈,他们谈着花麦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聊着磨刀坑老年、中年和青年人情况,想着三村合并后的各项变化、发展瓶颈和产业规划,前后相隔40年的乡村干部,对山村同样倾注着无限的情怀,让我们听了十分感动。

  下到磨刀坑一处山冲的半山腰,老武指着一栋红瓦白墙的房子说,这就是我们当年捡茶籽落脚的住处。同学们面面相觑,谁也记不起是在这个地方。纵观整个磨刀坑,除了风景更好(当年可不这样认为,捡茶籽之行早上八点半从学校出发,步行40多里山路,直至晚上六点半才到磨刀坑,饿得饥肠辘辘,心里不断地骂:这该死的大山),还有环村公路的贯通,以及村民房屋一色翻新之外,其他也没有更多亮眼的变化。当然,村民们的收入已不可同日而语,虽然村里面目前尚没有产业支撑,但是山外有工可打,有钱可挣,比较普遍的改善了家庭的经济状况。

  江支书介绍,磨刀坑几十年变化不大,主要是没有通往山外的公路。“要想富,先修路”,所以他上任三年来的主要工作和目标,就是带领班子和村民们把路修好,下一步再争取市里立项将路面硬化,彻底修好完善之后,即着手进行产业开发,让磨刀坑有长效的经济支撑,得到较大的发展。比如说乡村旅游、竹器产业、林木制品,还有极具特色的磨刀坑磨刀石产业。磨刀坑花岗岩经亿万年风化而成砂岩,富含石英、针铁矿和粘土,是极好的磨刀材料,相传当年黄巢起义就是在此用此处的磨刀石摩砺战刀,锋利无比,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此处的磨刀石因而扬名立万,后来得到皇家封印,磨刀坑也因此得名。

  眺眼葱茏满目的山林竹海,我们仿佛看到了魔刀坑富裕的明天;俯看坑内遍地褐灰色的磨刀石,我们似乎见到了遍地的黄金;抬望村委会墙上挂满的党员先锋旗帜榜,我们更好象听到了磨刀坑冲锋致富的号角。

  走好,磨刀坑,你的未来一定可期!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