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儿童文学学会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文学学会>省儿童文学学会

童年记忆与悲悯情怀:李红叶评《白山岭的天空》

来源:湖南省儿童文学学会   时间 : 2019-08-30

 

分享到:

  01

  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在《梦想的诗学》中充分讨论了童年的“根性”本质,强调童年并不是在完成它的周期后即在我们的身心中死去并干枯的东西,它深藏在我们心中,它是我们的根性,是生命的原型,是活力的宝藏,并向我们传达出一种植物性力量——“在缓慢的书写中,童年的回忆一一舒展开来,静静地呼吸。”我在刘山霞的童年书写中也感受到这样一种“静静的呼吸”。其文字质朴真诚,直抵内心,并传达出一种加斯东·巴什拉所言的植物性力量。

  刘山霞将她的写作视为一种自我“疗愈”。她“疗愈”的不只是她自己。任何人在阅读这样真诚而充满生命律动的文字时,都将是一种“疗愈”。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永远的“白山岭”,念及它,我们看到的,“是童年的自己”。

  02

  刘山霞的文字的最大特色便是悲悯情怀,她透过纷繁琐事看到的是人心的柔软处与脆弱处,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人心的柔软处与脆弱处,以及复杂而活跃的生命力,不但在成人身上体现出来,也体现在孩童身上。刘山霞把这一点写得细致而透彻,令人心生感动之余,对生命之悲苦与欣悦及其辩证关系产生更深领悟,也对生活本身产生更深的爱,这是刘山霞的写作最了不起的地方。

  小说以孩童秀珍的眼看世界,看白山岭人的各种人事变化和喜怒哀乐,着重写了阿来、俊宝及秀珍三个孩子的家庭生活以及与秀珍的生活相交集的麦婶的人生故事。正是这些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构成了白山岭记忆的全部。刘山霞想要告诉人们的是,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不容易的,每一个人包括年幼的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困境和苦难,因此善待、谅解和接纳就变得尤其重要。而对于个体的成长而言,她也借由她的小说告诉孩子们,不要害怕成长的路,要相信善良的力量,爱的力量。

  03

  孩童的孤独比成人的孤独更隐秘,更持久,尽管它也更易被释放,被疗愈。孩童的感受力如此强大,他置身于人际关系之中时,他又是如此弱小。传统习俗和传统观念往往忽视了一个孩子的精神生活所能够达到的强度。

  因此,秀珍的哭声无法真正抵达妈妈的耳际;对阿来来说,虽说随着生活谜底的揭开,及身边人尤其是新妈妈的关爱,阿来最终与现实和平相处,并心怀感激,但阿来曾经的无所适从,曾经的挣扎,以及最后他与生活的和解,这一过程却是发生在个体内心深处的事。而不得不接受妈妈改嫁的现实,以及被动、孤立的处境使得俊宝对于新爸爸所做的一切有着更隐藏也更含蓄的领会,因而当亲生爸爸接他到城里上学时,他坚定地选择和妈妈及瘸子葛叔在一起。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刘山霞对现实真相的尊重,对个体的人的内心情感的尊重,尤其是对孩童内心世界的尊重。

  04

  秀珍、阿来和俊宝,在某种意义上说,都体验着缺失感所带来的精神危机,他们最终的精神安顿和精神成长既来自于他们自身的力量,也来自于成人世界的关怀和爱。家庭的残缺,无论是现象意义上的还是精神意义上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都是重大事件。小说中的成人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

  小说了用了很大篇幅写秀珍与麦婶之间的“斗争”,包括秀珍的种种恶作剧,直至有一天,当秀珍了解到麦婶的身世,了解到麦婶所受的苦,以及麦婶对阿来命运的同情,她终于理解了阿婆所说的话: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不容易的,你们就不要再去为难她了。秀珍的悲悯之心从此不再停留在对阿来和俊宝的同情和帮助之上,她开始对于人世之艰辛,对于个人苦痛有了一种朴素而真切的认知和理解。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