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评论

如椽妙笔写春秋——记著名财经作家、书画家种少华

来源:曾祥彪   时间 : 2018-08-24

 

分享到:

  “纵笔京城数十载,著书立说展奇才。中原自古多俊杰,自筑人生大舞台。”这是著名国学专家倪文亚十年前对种少华先生的评价。我寻着这一声波、去探寻他的“如椽妙笔写春秋”的人生之路。

 

  年少情怀总是诗

 

  在广袤的豫东平源,在美丽的沙颍河畔,我找到了他成长的足迹。

 

  孩提时代,少华家里没有电视,没有玩具,白天与小伙伴在外滚铁环,打三角板,晚上躺在被窝里央求父亲讲故事。昏黄的煤油灯下,母亲做着针线活,少华那颗年幼纯真的心充满着幻想,幢憬着自己的未来。父亲给他讲的多是古典名著和神话故事,听着听着,一颗文学的种子仿佛悄悄地在他心中萌芽了。

 

  在他识字不多时,少华蛮喜欢看连环画,家里没有书就跑到村里别人家去借,特别当他发现邻居家有个做水泥瓦匠的叔叔藏有很多连环画,但从不外借,他千方百计去借,当他打听到那位伯伯做瓦需要大量纸张作衬底时,少华主动将用过的作业本送过去,从而取得了信任,那位伯伯把所有的连环画都借给他看。少华从连环画中吸收了形象思维的养料,丰富了他的学识。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再大一点,种少华就看儿童文学,如安徒生童话集、故事大王、少年文艺等。有时在冬日的暖阳下,有时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他珍惜每一寸光阴,珍惜每一本来之不易的书。实在没书看了,就把过去看过的书再读上几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了小学四年级,叔叔从外地回来,送给他一本《一朵美丽的花——全国中小学生优秀作文选》,这本书激发了他创作的梦想。他把这本书认真读了几遍后,就开始向报社投稿。随后,《路边的小草》发表在当时发行量很大的《中国儿童报》上,还挣到了五元钱的稿费。《家乡的小河》《追求》《醉人的秋夜》《柳笛情》等相继发表在《红杏报》《作文月报》《未来》《热风》文学杂志,先后荣获河南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首届全国青少年太阳岛文学夏令营征文比赛二等奖等。

 

  “双手,捧起一管绿色的希翼;双唇,贴近春天清苦的记忆。随着深情的吻,天空中回荡着悠扬的心曲……”那一年,《柳笛情》一文与琼瑶、汪国真、舒婷、夏衍、秦牧、刘墉等名家作品一同选入吉林大学出版社的《经典美文鉴赏·天涯思情》一书。

 

  少年情怀总是诗。他喜欢夕阳的缠绵和落日的悲壮,希望兼具南方才子的婉约和北方少男的豪放。以青春的热血浇灌未来之花,绽放在美丽的四季风景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中学时,家境变迁。种少华追随父母到了新疆,就读于自治区重点中学阿克苏二中。

 

  第一次出远门,由20岁的大哥陪送。心里有点忐忑,又充满期待。

 

  正值新疆采棉季节,开往新疆的列车载满了浩浩荡荡的采棉大军。广播通知,当天买好成都到乌鲁木齐的列车由于超员,在郑州站只能下,不能上。

 

  这时,过来一个人说:“每人十元,包领上车。”看着此人已经招揽了几个了,也就没疑惑,跟着此人七拐八绕到了火车的另一侧。

 

  “到了,快给钱吧,就是这趟车,你们赶快从窗户上爬进去,火车快开了。”黄牛冲他们喊。

 

  见这局面,只有争分夺秒翻窗户进去了。可是车厢里的人见外面的人要翻进去,赶紧关闭窗户。

 

  “万般无奈,我们跑了两节车厢,终于发现一个窗户没有关闭。匆忙把行李扔进去,跃身钻了进去。这才发现,是厕所。当拎起行礼要走出去时,都被吓傻了。满车厢黑压压全是人,过道里、座位底下、行李架上……水泄不通,寸步难行,走不出去,只好呆在厕所里,偶有女士进来解手才走出去。当车到了兰州,列车员说别的车厢有个老人被挤死了,到了嘉峪关,又有人实在受不了从窗户跳下去摔死了。”

 

  回想这段人生第一次的旅途,种少华仍然感觉到心有余悸,毛骨悚然:“就这样在毫无立足之地的火车上捱了两天两夜,不吃不喝,整个人仿佛昏迷了一样。终于在第三天中午到了吐鲁番,从这里下车转长途大巴。车厢里的人依旧很多,根本无法正常从车门下去。只好原路返回,从那扇窗户翻出去。双脚一沾地,扑通一声摔倒在地,原来两条腿都站肿了,上衣的纽扣也全被挤掉了。”

 

  说到这里,种少华有些怅然若失,这也许是他一辈子最难最长的旅途了。

 

  在吐鲁番第一次吃到了新疆拌面,填饱了肚子,又坐了一天一夜的汽车才到了阿克苏,在那里他又第一次吃到了牛肉饺子。从阿克苏又坐了半天的中巴,他才如愿到了父母所在的农场。

 

  漫漫征途,八千里路云和月。品味了旅途之苦的他,在三天的火车上阅尽人世百态,体悟到了人间冷暖。他想只有发奋读书,才能实现梦想。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他如愿考上了郑州大学新闻系。大学期间,他没有谈恋爱,也没有去过歌舞厅。学校的图书馆,校门口的金水河畔,时常有他读书的身影。当时,他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读万卷书”,破一万本书的记录。

 

  大二开始,他就主动去《河南画报》和《河南日报》经济部实习。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白天跟着主任记者采访,晚上回到宿舍写稿、读书。

 

  毕业后,同学们大都分配在省内的新闻战线上。而他,主动请缨去了与台湾一海之隔的厦门特区,供职在中国新闻社厦门分社。

 

  2006年,他独自完成了大型财经访谈丛书——《财智对话》的采、编、写工作。这期间,他采访了牛根生、江南春、张贤亮、郑小瑛、萧万长等知名人士。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成功者的经验,可以节省很多学费。真人真事,真情真相,通过直接对话,引发财智人物思想最精华流露对话,不但对话成功,更着重讲述了成功的过程,读者可以看到财智慧人物站在风头浪尖上的飒爽英姿和谈笑间灰飞烟灭的勇猛激进。这书被《厦门日报》《财富经济》等媒体竞相报道,也被厦门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等高校作为馆藏图书。

 

  本书的出版,在业界引起不小的轰动。很多企业家纷纷邀请他去写稿子,就连厦门大学EMBA中心主任戴亦一都很欣赏他的文笔,破格吸收他免费读EMBA。要知道,作这全国“五朵金花”的厦大EMBA当时的学费是18万。种少华不但可以免费读,而且还能挣稿费。因为当时厦大与厦门航空杂志合作办个栏目叫“空中课堂”,把EMBA课堂上精彩内容表述出来,扩大宣传效应和进一步提高影响力。

 

  八年的鹭岛生活,锤炼了他坚强的秉性,丰富了他创作的素材,提高了写作技能,使他变得更加成熟稳健,文风也愈加大气磅礴,凸显浩然正气,洋洋大观。他被选为厦门作家协会的常务委员、中国散文学会的理事、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理事等。在这个美丽富饶的岛屿上,种少华成为一个响当当的人才。但在他心中,并不满足于现状,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开拓精神,时刻鼓舞激励着他砥砺前行。吴双战、许家印、施一公、申小梅等许多名人在他的笔下更是大放异彩。

 

 

  醉心翰墨写春秋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006年11月11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种少华不顾亲友的好言相劝,孤身一人来到了京城,追寻又一个新的梦想。

 

  他一边做财经记者,一边发展传统文化产业。书法作为中国的四大国粹之一,他从小就非常喜欢,大学期间就采访过著名硬笔书法家庞中华。

 

  作为发起人之一,中国书画名家协会于2006年底成立,种少华被选为首届秘书长兼常务副主席。随后,他兼任《名家书画报》主编。开始在中国传统书画行业崭露头角。

 

  2008年3月,春暖花开,他组织、策划的“2008盛世和谐水墨长卷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9月,“收笔大典”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

 

  一路高歌一路辉煌,斯里兰卡驻中国大使馆参赞主动邀请他商洽合作。

 

  2013年8月10日,首届中华灵芝杯诗书画影大奖赛颁奖典礼在江苏南通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书画家参加了此次盛会。

 

  同年母亲节,他组织福建书画家们创作了“大爱无疆”、“大爱慈母”、“寿比青松”等作品,由台湾中华生产党主席卢月香代表赠送给从大陆嫁到台湾的妈妈们,作为母亲节送给台湾妈妈们的最好礼物。

 

  2014年3月15日,组织文化界代表前往马来西亚为在MH370中失联同胞祈福,并展开中马文化交流。马六甲书法联盟联委会主席刘明亮等一行与中方秘书长种少华等现场进行文化交流。当地影响力最大的华文报刊《星岛日报》《中国报》《南洋商报》等进行了专题报道。

 

  2014年4月,分别举行了“洛阳牡丹花会书画写生”活动和“中国书画名家进军营”活动。

 

  同年5月,他被任命为书法报北京工作站站长。书法报社长兼总编辑舟恒划亲自颁发牌匾并题词“马到成功”给予勉励。

 

  次年9月,丹桂飘香时,他策划、举行首次港澳文化交流活动;11月,又在香港、澳门举行“旺万福杯”全国百名书画名家现场创作大赛。

 

  2016年6月如火如荼,协会十周年大会分别在深圳、香港、澳门隆重召开,种少华作大会主题发言。央视主持人朱燕飞亲临现场双语主持本次盛会。

 

  一路走来,他在传统文化的沃土里辛勤耕耘,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事业默默地贡献光和热。

 

  种少华的书法以行草见长,飘逸灵动,行云流水,笔随心动,傲雪融情。章法洒脱疏朗,艺术独到精深,格调和谐典雅,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彰显书法艺术的典范。其国画或山水,或花鸟,或人物,意境深远,生动传神。

 

  作品疏于市面,部分书画被加拿大、马来西亚、巴西、台湾、香港等单位和收藏家收藏。被书法爱好者和艺术收藏家誉为“独特视野内极富实力和潜力的才子书画家”。

 

 

  借山而居,返朴归真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秋的琼枝上,挂满成熟的思考——那是他灵魂放飞栖居出。

 

  淡淡的云影天光和着广袤无垠的绿色田园,让人清醒地意识到,在这首都的郊区,绿色总入梦在土壤里,有着镂不满的传奇。

 

  走过亭台楼榭,长街巷陌,走出城市的魔方,回归心灵的净地。他总沉浸在精神的轻松自如中,重新凝视生命的飞扬。让日子开放,让感情舒展,让行动自由,让思想辉煌。读懂世俗而不世故,看透人生而不消沉重;用心甘情愿的态度,去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种少华于2015年在京郊山上承包了300亩的果园,美其名曰“东坡山庄”,

 

  静止的水,沉睡在林外;静止的风,屏息于林间。

 

  所谓的东坡山庄,与想象中的华丽山庄有天壤之别。除了大片的林木之外,简陋的屋子摆放了几件质朴的原木家具,颜色斑驳,木纹开裂,呈现出一种富有年代感的古老气息。

 

  起初,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到这里,没有水,也没用电。通过两年努力,道修好了,小轿车还能盘旋开上来;用太阳能发电;打了深水井;拾捡漫山遍野、形状各异的石头垒起了石头房;原本废弃的蓄水池,改造成了一池荷花的鱼塘……

 

  曾经的荒山野林变成了一帧春色满园,鸡鸣狗叫的欢乐祥和图。

 

  织布机、纺车、磨盘、座钟、双卡录音机、龙头拐杖、老算盘、马灯、年画以及上千本连环画等,是他平时的兴趣收藏。满院子的瓶瓶罐罐,也搞不清是什么年代的。在这里,随处可见久违的复古元素。

 

  清冷、古朴、不加雕饰,一切都是呈现出原汁原味的乡土气,除了一套专业的卡拉OK音响系统,其他毫无高端体验可言。

 

  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越朴素的东西反而越高贵,它们剥离了不必要的外在修饰,去除非杂质、保留本真,让自然与人文达到最完美的结合。在不经意之中,呈现了一种最独特的美感。

 

  无论是房间里的小圆镜、小器物,还是随意平铺的桅杆吊顶,都完美地还原出最纯粹的本质,以自然的面貌,传达着原始的质朴之美。

 

  种少华原本想在这里打造一个民俗博物馆,把民间已经消逝或者正在消逝的物件、文化留住,让那些繁华都市里的人们节假日来此休闲。但由于不让在山上建房子,从全国搜集来的老物件无处可放,这项收藏工作就暂时搁浅了。

 

  没有外出采访和会议的日子,种少华都留守在山林。或写字画画,或读书创作,或田间劳作,或喂鸡遛狗……在氤氲弥漫的氛围中,在树影斑驳的日光下,他的生命在延续,思想在升华。

 

  他常常闭门自守,孤灯为伴。喜临窗读书,月宫嫦娥在窗外悄然相随,送来满堂清辉。手捧书卷,轻吟慢诵,静心品味;兴之所至,高声朗读,沉醉在书本所营造的美妙意境里。置于幽林野谷,神驰天外,驾起心舟,九天揽月。

 

  种少华说,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为功利地去做人、做事,足矣。

 

  无论环境如何,苍穹之下,他的身影映出史册动人的书签,独守心灵的绿色,对酒当歌。面对重重密布的尘埃雾障,面对惨淡的凄风苦雨,在那雷鸣电闪和寒流酷暑中,俯瞰尘寰,脚踏实地。不遗憾,有精彩!用真心去书写人生的太阳!

 

  (作者系一级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原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神州》杂志中旬刊副主编、中国作家书画院湖南分院副院长、湖南卫视国际频道《中国符号》栏目艺术顾问。)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