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评论

透过迷城的那缕缕亮光——谈长篇小说《迷城》中的文化着色

来源:谭奇洪   时间 : 2018-08-16

 

分享到:

  人们习惯于根据题材或思想内容对小说进行归类,如《三国演义》属历史小说,《水浒传》是英雄传奇,《西游记》为神话小说,《红柳梦》系言情小说。此类区分突出了作品某一方面特点,便于读者理解把握,是有其道理的。

 

  隆回籍作家马笑泉经过数年潜心打拼,于201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迷城》,是一部引起极大反响、赢得良好口碑的优秀长篇小说。小说通过描写2010年前后迷城县委一班人在社会变迁中的种种反应、举措、分化,揭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生活中产生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表现了不同群体尤其是领导干部在新经济潮流、思想潮流中的沉浮飘荡,是一部将现实和理想相结合、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力作。有人认为,这部小说以一群县级干部为主要描写对象,属于官场生态小说,这种理解,当然是不无道理的。但笔者认为,这部小说还可以从别的角度去解读,那就是它还是一部“文化小说”。

 

  将小说贴上“文化”标签,难免有人会觉得迷惑:难道还有和“文化”无关的小说么?有的。正如有些识字的人、有些有知识的人不是文化人一样,有些文字不错、篇幅不短的小说,其实是并无文化意蕴的——限于篇幅,对这一问题此处不作过多论述。作为“文化小说”,《迷城》不仅在内容和艺术上都具有文化价值,而且它直接将文化作为描写和表现的对象,使读者在阅读中领略到多方面的知识,获得审美享受和熏陶。《迷城》此种特色,是通过塑造中心人物杜华章的形象而得到显示的。

 

  杜华章是小说中一系列事件的经历者和见证者,是作品倾向的体现者,是作者理想寄托的对象。作为新时期县级领导干部的正面典型,他有思想,有远见,有智慧,讲策略,知进退,重情义,思维缜密,行事果断,既坚持原则又懂得变通,在官场和经济社会形形色色的迷局中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从不迷失自我,是个敢想敢说敢做敢担当的人物。同时,他又是个学识丰富、底蕴深厚的“文化人”。作为一位受人尊敬的领导工作者,他不同于那些刻板僵化、头脑空洞的官僚,不同于那班粗鲁野蛮、俗不可耐的政客,而具有雅韵高致,为人处世有魅力,有品位。整部小说围绕这个中心人物,彰显了多种类型文化的特征。

 

  一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特有的,往往和地方人文景观融为一体。迷城,这里尽管上演着大大小小、悲悲喜喜、明明暗暗的迷局,却又着实是个令人着迷的所 在。作为资水上游的一座小城,作为一座湘西南闻名遐迩的县城,这里历史悠久,古迹繁多,风物特异,千百年来一直演绎着与他处有别的习俗民风,延绵着古老而不断变迁的生活韵律。这里“唐宋时为府,明清时设州”,老城虽早被破坏,但格局仍在,并存了三百米城墙、几座古城门、城楼。老城区以正梁街为单纵轴,以三坊路、四坊路为双横轴,衍生出许多小街细巷。街巷铺着一色青石板,从古至今人们在上面一样地走着。街巷两边,分布着各式各色的院落,立着高高低低的古槽门。源水自西边入城,横贯老城,由东边注入半拥外城的资水,本地人称它为穿城河。河上有六座石桥,分别以龙为名,如唤龙桥、潜龙桥、见龙桥,号称“六龙不出城”。六桥附近,还有文庙、千年古杏、桃花井、揽月湖、莲花塔,等等。城中还有校龄过百的名校,校旁有隐仙岩,岩上有摩崖石刻,存有自唐以下历朝历代的诗文。城外的云雾山,则是佛教名山,山上有自在寺,有白玉泉,有塔林,有翠云谷,有云雾台;自在寺之创建者巢居法师乃唐代名僧,与南岳佛寺初创者齐名,和六组惠能有师承关系……在这样一个世间少见的地方,千百年来人们自然形成了独有的思维方式、处世方式、行为方式。在小说中,这一切并不是由作者叙述出来的,而是通过主要人物杜华章的观察访谈和耳目视听而得到表现的。当杜华章感知这一切的时候,他的反应是欣赏、兴奋、自豪,并探索到了迷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向、途径,明白了自己应有的作为、态度。小说中人文情景和地域文化的展现,构成了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和场所,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二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小说通过人物的心灵映现和行为实践,展示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浩广博大及其深刻影响,表现了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社会心理的深沉与复杂。主要思想及观点有:(一)道家的,即黄老或老庄学说,包括的主张有以柔克刚、知雄守雌、和光同尘、避实就虚、全真养性、欲取先予、不为而为、为而不争、“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居其实,不居其华”,等等。(二)儒家的,即孔孟和后世一些理学家的行世之道,主张如积极入世、主动进取、奋力而为、当仁不让、勇往直前、和而不同、仁厚正直,君子“刚、毅、木、讷近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等等。(三)《易经》的,如:顺势而为,因时而变,量力而行,盈而不满、泰而不骄,“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四)佛教的,牵涉的有《心经》、《金刚经》、《华严经》等经典教义,佛祖或其他菩萨的训示,一些佛教仪式或法会的程序、过程。应当指出,小说中所渗透出来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和人物性格刻画融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人物通常受不同的哲学思想影响,例如鲁乐山信奉儒家学说,梁静云对佛教感兴趣,而杜华章则受多种思想熏陶,但主要的乃是道家主张。

 

  三是书法文化。小说中多个人物都爱好甚至擅长书法,造诣相当高,平日往往把书写当做怡情养性、修炼品行的方式。杜华章书法水平不错,梁静云是书法高手,而静云父亲梁秋夫则是迷城书法家协会原主席。小说中通过人物的活动或交流,涉及到了书法的方方面面。第一,一些名家名帖的特点,如对汉代的《张迁碑》,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兰亭序》、《姨母帖》、《频有哀祸帖》,杨凝式的《韭花帖》,颜真卿欧阳询王铎诸人的墨宝,等等;小说借人物之口都谈了观感、作了评价,如《宣示表》大气浑朴中透着古雅,《韭花帖》简淡秀逸而较萧散,董其昌之字飘逸清淡,王文治书法如秋娘傅粉清纤柔媚,何绍基晚年的书风乃是萧散中透着沉涩、刚柔相济,郑板桥的六分半书号称融隶书入行楷,实际上融合的只是形貌,在气息上、格调上却并未融合,显得有江湖气。第二,书写的神与形之间的关系。像《频有哀祸帖》、《祭侄稿》等字帖的笔法沉郁悲愤,这是由它们内容的沉痛凄楚所决定的。又如对梁静云所书柳永《雨霖铃》一词,就通过杜华章的点评道出了妙处:布局上字距窄行距宽,行距宽体现了词意境的冷落凄凉;书写上字与字之间有的笔画相连,没连的也是笔断意连,表现出意义的缠绵悱恻;用笔上七分王文治,三分董其昌,这使整幅作品有了神韵,如果倒过来七分董三分王则与词的意境毫不相搭了。第三,不同书家之间的传承和借鉴,如小说中提到杨凝式与王羲之之间就有内在的神似;王铎受王羲之影响极大,但主要不是《兰亭序》飘逸纵健的一面,而是《姨母帖》、《频有哀祸帖》等恣肆雄奇的一面。第四,练字、模仿和创新的关系。指出凡练习书法者必须吃透某一名帖,再参照几家乃至多家写法,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像梁静云就从杨凝式、董其昌、王文治等不同大家那里吸取了养料。第五,书写的要领和真谛。任何书家主要依靠手腕运力,在使用的纸张、笔墨上面各有自己的讲究和习惯;而要想达到理想境界,其实也需要激情,需要灵感,勉强用力是创造不出笔下灵光的。《迷城》虽是部小说,可它却蕴含了对书法艺术全面、深刻、系统的理解。

 

  四是诗词文化。小说的主人公杜华章虽是领导干部,也是饱学之士,对中国各个时期的文学极为娴熟,尤其是唐宋诗词往往能随手拈来。小说中通过人物口诵手书所展现的诗词很多,较完整全面的有《诗经》中的几首,《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年不满百”,杜甫的《梦李白》,李商隐的《无题》,晏殊的《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夏日绝句》,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其他讲到的还有张籍、吕洞宾、秦观等。小说中,传统诗词和书法大都相伴相随,它们不仅优化了作品意境,而且多直接显露了人物心境,对表现人物个性起到了很便捷的作用。

 

  五是饮食文化。包括食和茶两方面内容。食方面,与大菜系无关,小说只讲迷城独具的特色菜和风味小吃,如血浆鸭,卤菜和卤豆腐。血浆鸭必用迷城本地土鸭做,佐以红辣椒和仔姜,加鸭血和醋一起炒,炒成后鲜嫩、酥脆、甜净。卤菜是迷城的一大金字招牌,迷城因此而荣获“中华卤菜之乡”的称号。卤菜的制作可不简单,一看选料,一看配方,一看火候,并且要按严格的方法,经过多道工序。配方都是民间秘传的,代代相承,传男不传女。以“何记”卤豆腐为例,其用料所用的大豆、水都是特选的,卤汁配方达二十八味中药,做出来的豆腐外形上要绷得很紧,中间比两头细,里面起码要卤成浅黄色;制作时一般要卤四五遍,卤到家的是金黄色或焦黄色的;其味道醇厚、绵长,营养丰足,令人回味无穷。茶方面呢,小说中几个人物如杜华章、雷凯歌都是品茶的专家,梁静云的“静云轩”则是专业茶馆。书中讲了许多关于茶的知识,如,红茶、绿茶、普洱等,各个种类茶叶的制法、功能是不同的;泡茶的水、杯盏、时长不同,味道也就有别;一般的茶要用热水泡,但有的却只能用温水,甚至用冷水泡;喝茶有讲究,好茶一次最好只喝一种,否则就混味了。书中并非简单地写饮食。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性格,在饮食方面的要求和讲究也是不同的。

 

  六是宗教文化。小说中讲宗教的地方尽管不多,篇幅不长,却也能让读者开阔眼界。书中通过梁静云、圆镜和尚等人之口,除阐述了“人人皆有佛性”、“人人可得成佛”、“即心即佛”、“自在即禅”等佛教基本教义外,还突出了一些比较深奥复杂的问题,例如:禅宗的分派及其发展轨迹;六祖惠能的创新及其主要贡献;南岳在佛道中的地位与影响;法会的一般程序及念经、诵咒、撞钟等的要求。此外,对儒释道三家关系,也有通俗易懂、极富形象的阐释。阅读这部小说,哪怕读者对宗教懵懂无知,也能获得不少启示,至少懂得:宗教和迷信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一部三十来万字的小说中,能让读者在文化上获得如此丰富的享受,真是意外之喜。这方方面面的文化内容,不但使作品的书香味更浓,内涵更浑厚,意蕴更充实,而且使人物性格更鲜明、饱满、立体化,从而从多个方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增厚了美感。在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中,为什么《红楼梦》的成就要高于其他三部?它的文化内容要更丰富、更广阔,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

 

  马笑泉能够创作出这样一部让读者受益良多、广受好评的长篇佳作出来,绝不是偶然的。据笔者所知,他既是一位勤于思索、才华横溢的作家,也是一位孜孜不倦、博古通今的饱学之士。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