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湘军动态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湘军动态

王涘海:把脉当下文艺评论

来源:王涘海 《湖南日报》2018年08月10日第11版   时间 : 2018-08-15

 

分享到:

  尽管当下的文艺评论总体上是向好向上发展,但横向上与热热闹闹的文学创作、艺术创作比较,文艺评论仍显得孤寂而冷清,关注度不够;纵向上与大师迭出的近现代相比,当下的文艺评论发声太过微弱,积极作用的发挥不够充分,只有塔身没有塔尖。把脉当前的文艺评论,主要呈现三种病象。

 

  一是批评立场不稳。当前文艺评论最被人诟病的,是越来越失去客观公允的立场,经不起现实的检验,向被评论者献媚,文艺评论演变成文艺表扬、文艺广告。最为突出的是“圈子评论”“人情评论”“红包评论”等。因为碍于情面、利益诱惑,评论者无原则地拔高作品的文学艺术价值,或对作品的瑕疵视而不见,失去了一个批评者最宝贵的追求艺术真谛的品质。或者为吸引读者眼球故作惊人之语,或者因个人恩怨意气用事,一叶障目,以偏概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全盘否定作品,甚至对作者进行人身攻击。“举之上天”当然不好,“按之入地”也非正确的批评态度。批评立场的丧失,对文艺评论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导致了文艺评论公信力的丧失。

 

  二是话语表达不接地气。现在很多评论作品令人望而生畏、望而生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批评话语艰涩,不接地气。很多评论工作者都有一个浅薄的认识误区,认为写得太通俗显示不出自己水平,于是故作高深、结屈聱牙,大量堆砌专业术语,写些谁也看不懂的语句,长此以往,撷取鲜活生活语言的能力越来越差,更遑论深入感受精彩的现实生活,最终导致自己的写作成了独角戏表演,自说自话,孤芳自赏,与大众渐行渐远。

 

  三是思维方式不缜密。一些评论作品言必称西方,动辄从西方文艺理论中寻求帮助,用西方的理论分析中国的作品,仿佛不这样不能显示自己的博学多识和理论功底,这在学院派批评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结果很多评论作品变成了西方文艺理论的证明题,缺乏文化自信,没有自己的创见。其实,我国古代有大量文艺理论经典,如《典论》《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人间词话》等,这些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理论富矿,我们完全可以在评论实践中丰富完善民族的文艺理论体系。

 

  当下也有很多“口水评论”充斥文艺圈,这些泛泛而谈不及物的评论缺乏基本的价值判断,摒弃艰辛的研究精神,无视复杂的社会现实,不愿深入思考、精心构思,不愿“啃硬骨头”“挖深井”,使得许多文艺评论思想性缺失,由深阅读变成浅阅读,评论效果大打折扣。

 

  真正的文艺评论应该是生命的自由表达,应该是个体经验向普遍经验的跃升,应该真正能发挥思想启迪、艺术熏陶的作用。我们要营造良好的、有益于文艺发展的文艺生态环境。孔子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鼓励作者与评论者交心,去除铜臭味、世俗情,做真朋友,让评论者沉下心、敢于说真话,像鲁迅之于李长之,阳翰笙之于茅盾,艾略特之于庞德一样,磨砺评论者批评的锐气、勇气和作者听批评的雅量。要改进现有的文艺评论评价体系,更科学、客观、规范,让真正好的文艺评论受到重视,树立文艺评论标杆,匡正文艺评论风气。只有这样,我们的文艺评论才能完成历史交给我们的使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作者系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创作与评论》执行主编)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