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报告文学学会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文学学会>省报告文学学会

李炳银:《守望初心》,历史的呈现与表达

来源:   时间 : 2018-05-16

 

分享到:

  余艳这部《守望初心》,题材内容非常有特点,蕴含十分丰厚,书写表达也比较有个性。这个作品使我见识到了一群人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命运,改变自己的生活所付出奋斗的情形,写出了一群有信仰理想的人们的坚定意志与坚韧的斗争性格;一个政权,一个政党在它成长的过程当中所经历的曲折、艰难、激情、灾难等丰富情形。从反映生活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让我对湘西这块土地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新的感受。对于我们今天的读者来说,也是对历史的走近与回望,对历史真实的再度体察和经验。所以我认为这部作品无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它的存在价值,存在意义都是很大的。

  作家写出了当年革命的汹涌澎湃的局面,也写出了红军走了以后,留在那个地方的红军家属及相关人们所经历的苦难,在这种苦难当中,在这种汹涌澎湃的革命当中,他们对命运,对自己生活改变的渴望,对于共产党红军的寄托却始终不变。红军在的时候他们慷慨激昂,红军走了以后他们初心不改,即使遭遇血雨腥风,依然矢志不渝,让人感觉到了一种信仰的力量,感觉到了一种坚持理想的坚韧的性格及无畏的牺性精神。

  这部作品通过很多人的故事和命运,拉近了我们与湘西历史的距离,这对于革命精神情感的开掘都有非常大的价值。这部作品并不好写,因为它不像写传奇、小说,可以虚构,可以编造,可以写出各种各样的故事来。它是有规定的,一种对真实的走近,这些当事人很多都不在,都是他的孙子辈或者儿子辈的追忆诉说,再从很多历史的资料当中把它寻找出来,历史资料和红色歌谣这些对象提供的很多内容,尽管很有价值,但毕竟不是非常鲜活的生活,所以要走近现场很不容易。可是余艳写作态度很值得肯定。她一而再,再而三的到那个地方去寻找,哪怕有一点点线索都不放过,然后做认真仔细的还原回复工作,这种写作的态度值得我们给予很大的肯定。她经过艰辛的寻找,确实寻找到了我们过去所忽略的东西,或者打捞了很多即将消失的东西,她寻找到了一种超越现象而抵达精神层面的价值内容。所以我觉得这部书对于中国革命史,对于红军史既有一种填补丰富的作用,也有一种精神的真实体认生发作用。

  余艳报告文学为什么叫余艳非虚构作品,对此我似有疑惑。我认为现在的某些标为非虚构的作品,是作家自己先有一个看法,自己心里先树一个标杆,自己先树一个旗帜,然后再从自我主题思想去到生活里面找东西,来说明他的思想和意见。作家只回了一趟家乡,听亲朋好友讲了些见闻,就以为代表了全局,而其实是局部个性的对象生活,可作家却以此统盖生活全体,并轻易的下判断,这很危险。余艳是通过大量的采访,大量的事实,大量的人物,大量的故事找到的一种初心,这种初心所包含的内容是生活本身所包含的东西,所以他能够代表那个环境,那个时代,那个生活环境的价值观,是从社会历史生活土地中生长出来的对象。而我们很多非虚构的东西,说是非虚构,但是这个非虚构也许是真实的,可他是作家个人的真实,而不是社会的真实。所以是局部的真实,而不是生活主体本质的真实。我们看很多非虚构作品,将农村,农民生活命运写得非常艰辛,绝忘,可现在生活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如此大的改变,在他们的眼里却看不到。还如此的艰辛、焦虑,也许是真实,但是局部的一种真实,缺乏生活的主体性和全局性眼光。

  所以,余艳的作品是生活里面成长起来的,另外她写出了初心,坚持初心的苦难的东西,但是我觉得这个坚持具有巨大的力量,惊心动魄的力量。之所以写出历史的初心,让我们感到我们今天提出要守望初心,不忘初心的重要性。那些人如此的守望初心,那些人如此坚持,那我们今天呢?我们还要去提倡,去不忘初心,也就是说我们有些地方已经忘掉了,我们的初心坚守已经很淡了,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这部作品的现实性是很强烈的。

  另外要指出的一点就是,守望初心的表现写的非常充分,但是这些人当年寻求革命,追求共产党,追求革命成功,但是革命成功之后,革命是如何去回报初心的,革命是如何去尊重他们当年的这种坚持,在这点写的不是很充分。这一点虽然有遗憾,但是我觉得作者已经尽力了。

  从根本上来讲,我觉得作品呈现的是丰盈的,丰富的表现,她把自己能够找到的,能够理解到的相关历史找出来,表现历史的丰厚性,表现历史的多样性,也表现历史的尊贵性,这一点来说应该肯定。但是如果从文本的角度来讲,这么多故事,什么都不愿意放弃,什么都不尽说透彻,所以影响了文本的表达。看的时候就有头绪多,人物多,讲这个故事时又到那个了,所以就有某些纹乱的感觉。但是在呈现有价值的历史与文本表院两相比较时,我个人觉得宁愿舍弃文本方面的刻意追求,而坚守历史这方面的追求。我们可以理解要求,可以期望文本表现的更完整,结构更美妙一些,或者说更具有文学表达的结构性,更好一些。但是我觉得从报告文学,从写实文学这个角度来讲,我更愿意肯定在追求真实,追求事实,追求历史这方面所下的工夫,所实现的目标。

  作者简介:

  李炳银,陕西人。1969 年 2 月入空军服役,1970 年 5 月 23 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 年 5 月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评论专业学习,1975 年 7月入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从事出版管理行政工作,1979 年 1 月入文艺报从事记者评论编辑工作,1983 年 1 月入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从事文学研究工作。直至退休。1984 年 11 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8 年被评为研究员。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委会副主任,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会长,文学评论家。多年担任《中国报告文学》主编。在此前多年的文学研究活动中,多次出任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各种全国地方,军队文学奖评选委员。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