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诗歌学会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文学学会>省诗歌学会

吴投文在李少君诗歌朗诵会上的点评

来源:   时间 : 2018-05-02

 

分享到:

  今晚我们在止间书店举办一场最有缘分的诗歌朗诵会——著名诗人李少君诗歌朗诵会。在座的朋友既有来自我们湖南省内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还有来自省外的诗人和学者朋友。大家因为诗歌的缘分聚集在一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刚才我们听了几位专业朗诵者朗诵了少君先生的几首诗歌代表作,相信大家受到了很深的感染。大家都知道,少君先生是一位在当代诗坛具有广泛影响的诗人,被誉为“自然诗人”。他的诗歌主题都是围绕着我们熟悉的生活,围绕着自然而展开的,风格独特,和中国的古典诗学、中国的古典诗歌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实际上,从我们的当下处境来看,随着现在生态危机的加剧,少君先生的以自然为题材的诗歌,可以带给我们深刻的警醒。

  少君先生的几首著名诗歌深受读者喜爱,刚才朗诵嘉宾进行了精彩的演绎。比如《傍晚》,这首诗抓住一个场景来写,篇幅精短而意味深长。傍晚的时候,诗人在林子里呼唤父亲回家吃晚饭。父亲在林子里散步,当夜色降临的时候,诗人呼唤的声音推开了一层层黑暗,喊声一停,他的声音又被黑暗收拢了。直到听到父亲的回答之后,诗人才放下心来,此时,林子里的黑暗似乎闪耀出了一种光明,“父亲的答应声/使夜色似乎明亮了一下”。诗的构想非常好,把一种人间至情——父子深情浓缩在很短的篇幅里面,诗中渗透了诗人深深的眷恋。诗人这样写,似乎只是一个日常的场景,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诗人却把这种经历凝结成了一首感人的诗,文字高度凝练,内涵深刻隽永,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的深情,也呈现了一种隽永的境界之美。

  另一首是《珞珈山的鸟鸣》。此诗对我也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我和少君先生都在珞珈山上有过求学的经历。珞珈山是武汉大学里面的一座山,是闻一多先生在武大任教时命名的,现在成了武大的代名词。这首诗是诗人对母校的回忆,写出了诗人对母校的深情相依,“孤独无依时,你安慰过我/寂寞无聊时,你与我对话”,隔着时间的距离,诗人似乎再一次返回到了生命中的一段重要经历。通过珞珈山的鸟鸣,诗人表达了对母校发自内心的眷恋。诗中的情境描绘真切自然,景就是情,情就是景,情景交融,景语就是情语。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有赤子之心,景语就成了情语。少君先生从珞珈山的鸟鸣中听到了生命的启迪,珞珈山的鸟鸣给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首诗与《傍晚》有共通之处,都写到了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人与自然是一种和谐的对称,里面似乎渗透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当然,这两首诗中,自然还是背景性的,但这个背景印证了少君先生的诗学追求。

  刚才梁尔源会长对《敬亭山记》作了很精彩的分析,这也是少君先生很重要的一个作品。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因为敬亭山和伟大诗人李白联系在一起,大家都知道李白写了一首非常著名的《独坐敬亭山》。诗人李少君发挥了奇异的想象,在古今对照之间,抒发了自己的诗性情怀,也间接地表达了对诗仙李白的追慕,实际上也表达了诗人的文化期待。诗人说,“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抵不上/李白斗酒写下的诗篇”,确乎如此,李白创造了敬亭山,敬亭山创造了一种久远的诗性传统。这是值得我们珍惜的,我们从少君先生的《敬亭山记》中听到了对这种诗性传统的呼应。

  这样,诗人就回答了一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当代诗人如何处理传统的问题。少君先生说,“我是一个有背景的人”,他最近出了一本诗集,就叫《我是一个有背景的人》。这个背景何在呢?我以为,就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就是诗人对中国文化这个背景的理解。当然,也包括了诗人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李少君诗歌的一个独特追求,就是在中国文化的根脉深处找到了生命的寄托,他的诗歌和中国的古典诗学,和中国的古典诗歌之间,有一种非常内在的精神契合。读他的诗歌,我们很容易回到唐诗宋词那样的意境,非常精炼,耐人咀嚼。少君先生的自然诗歌,实际上是用极具个性化的方式,回答了当代的问题。这也是我刚才说的,我们处在一个生态危机加剧的时期,少君先生的诗歌彰显了一种清洁的精神。这样清洁的精神既是指向自然的,也是指向我们的内心的,是自然与精神的合一。少君先生说,“诗歌是一种心学”,大概也包含着这个意义。所以,读他的诗集《我是一个有背景的人》,我觉得这个“背景”不是一般的背景,而是一种博大的背景,是我们的民族文化背景,同时也是一种诗性情怀。诗人在表达这种诗性情怀的时候,他采取的方式是极具个性化的。如果一位诗人的创作个性融汇了我们民族文化的汁液,就真正获得了有文化根基的风格性印记。实际上,这也是李少君诗歌的价值所在。

  另外,我还注意到,少君先生的诗歌和我们的湖湘文化有一定的关联。他是湖南湘乡人,直到读大学之后才离开家乡,这个背景也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在他的一些诗中,出现了和我们湖南有关的一些题材。比如《我是有故乡的人》,就是歌咏诗人的故乡湘乡东台山的。故乡的很多风物出现在他的诗歌中,一些情境我们非常熟悉,都打上了诗人个人的温情,打上了个人的气质。刚才主持人刘羊先生讲过,少君先生的诗中有独特的体悟,其中就包含着来自诗人对故乡的情感皈依和体悟。放在中国当代诗歌中来看,他的诗歌具有非常独特的一面,有特别的创作追求,表现出了一种坚韧的定力和执着于创新的探索意识。我觉得,他的这种追求具有浓烈的文化关怀,不仅是对自然的关怀,也是对生命的关怀。我们读少君先生的诗歌,会感觉到一种特别的温暖。他的诗歌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贴近与我们生命相依的自然,既是关于自然的诗歌,也是关于生命的诗歌,带给我们一种特别的生命反思。

  最后,祝愿少君先生打开更开阔的创作境界,取得更丰硕的创作成果!谢谢大家!

  (2018年4月27日晚,李少君诗歌朗诵会在长沙建湘路止间书店举行,此文为吴投文在朗诵会上的点评。幽林石子录音整理。)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