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儿童文学学会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文学学会>省儿童文学学会

王静宇:从出生到死亡——谈小说《阿莲》中的成长主题

来源:   时间 : 2017-09-29

 

分享到:

  湘西边境有一个叫茶峒的山城,山城里有一个在风日里长大,眸子如水晶般清明的翠翠;而在湘东北山地有一个千丘田村,千丘田村里有一个在大山的怀抱里成长,善良淳朴,敏感倔强的阿莲。

  汤素兰老师创作的《阿莲》是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基点,以其故乡湘东北山地的风土人情为背景,用细腻温婉的笔调、诗意优美的语言书写了时代背景下乡村儿童的成长历程,这个充满地域文化气息的文本把读者的视线从喧嚣的都市拉到了乡野这个丰富多彩的生命课堂。

 

  整本书从弟弟的出生开始,到阿婆的死亡结束,贯穿始终的都是成长。成长毫无疑问是这本书的重要主题。

  成长的显性标志就是身体的变化,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爱桃身上。爱桃大阿莲3岁,身体已发育成了婷婷的少女,随着初潮的到来,她的身体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让她难为情,让她觉得自己的身体和阿莲这帮小孩已经不一样了,其实,这种变化是生理的苏醒,是“性”的诗意成长。

  对于生命个体来说,生理上的成长总是大同小异,但心灵的成长却因为主观参与的程度不同而显得千差万别、丰富多彩。

  阿莲在世外桃源般的大山里长大,目光所及之处皆是青山绿水,自然山水赋予了人们勤劳淳厚的性格,也让阿莲透着一股大自然的聪慧和灵性。这里淳朴的民风,秀丽的山地风景,有趣的童谣,和独特的习俗构成了阿莲生活的一部分,滋养了她的童年和心灵。

  但是没有一个孩子能像一蔸草一样长大,父亲的缺席,母亲的忽视,阿公重男轻女的观念,让阿莲心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隐痛。

  阿婆的爱与呵护是阿莲成长过程中最温暖的一抹底色,勤劳善良、宽容大度的阿婆就像一盏镜灯,用温暖的光芒照亮阿莲的成长之路。

  阿婆是阿莲的守护神,也是阿莲的引路人。当阿莲因为伯母不尊敬阿婆而想要为阿婆报仇时,因为大人之间的纠葛被妈妈毒打而感到难过时,因为要照顾弟弟差点上不了学而怨恨弟弟时,阿婆都会用最朴素而真挚的话语化解阿莲心中的负面情绪。

  阿婆还是家里最支持阿莲读书的人,她用自己辛苦攒下来的零钱为阿莲报名,用碎布一针一线为阿莲缝书包,还让阿公为阿莲取名字,阿莲这个名字读起来唇齿留香、意境优美,象征着纯洁美好的心灵、正直崇高的品性,不仅意味着阿公对子孙的美好期许,还标志着阿莲正式迈入小学,开始独立成长。

  别林斯基认为:自然和书籍是思想成长的源泉。在那个物质和知识都十分贫瘠的山村,阿莲十分珍惜学习的机会,平时只要看到有字的纸,都会盯半天。她从学校里学会识文断字,从梅伯伯借给她的书里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书籍是阿莲在贫瘠年代里的精神食粮,让她忘记了丹毒和疥疮带来的痛苦,让她的心灵变得更加温暖明亮。

 

  《阿莲》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美好的细节让人感动。自从弟弟出生,阿莲就一直照顾弟弟,背着弟弟到秀姨家吃奶,给弟弟讲故事,而最害怕打针的弟弟也懂得心疼姐姐,虽是阿婆在开玩笑,但铁砣却是真心实意愿意替姐姐打针;阿莲为辛苦工作的妈妈打扫卫生,虽然胆小怕黑,但每天晚上都会去接妈妈回家;阿莲的三个堂兄不再打架,不再抢饭吃,吃饭时,大家都会把白米饭留给建伟;饿极了的建伟去偷禁坛里的鸡蛋,阿莲不仅为他保密,使他免于责骂,还为他准备了一碗米饭;下雨天明亮送阿莲回家,把脚横在台阶上防止阿莲摔倒;上中学,阿莲不认识路,明亮提前在路上做好标记......这些细节充满了真实感和朴素的人情人性之美。

  但成长的路上不仅有温暖美好,还有疼痛苦难。小娥的死是阿莲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死亡。

  死亡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逃避的人生课题,儿童文学不应该回避死亡,但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死亡的描写要讲究适度,通过适度的描写,把生老病死这一真实的人生现象展示给儿童。

  小娥的死是阿莲第一次认识死亡,而阿婆的去世则真正让阿莲学会接受死亡。阿婆是为了救弟弟去世的,她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小孙子的生命,作者用《丹柯的心》这一则故事转化阿婆死亡带来的痛苦:阿婆的心变成了星星,这种描写使死亡具有诗意,更富有多样性,死亡不是消失和腐烂,而是转化为一种永恒的爱,这种转化,既增加了作品的幻想色彩,也给读者以心理慰藉,让儿童更容易接受。

  正如阿莲在书中感叹的一样,小时候不觉得今天和明天有什么不同,更察觉不出这个世界有什么变化,但是长大之后才会觉得,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我们最开始是在爱与呵护里慢慢成长,后来是在这些变化里迅速长大,但是,我们都知道一点,无论这个世界变化得多快,无论我们长到多大,爱,是永远不会变的。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