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王力 时间 : 2016-12-05
分享到:
(五)少于两联的对仗
律诗固然以中两联对仗为原则,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对仗可以 少于两联。这样,就只剩下一联对仗了。
这种单联对仗,比较常见的是用于颈联[50]. 例如:
塞下曲(第一首)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51].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六)长律的对仗
长律的对仗和律诗同,只有尾联不用对仗,首联可用可不用,其 余各联一律用对仗。例如:
守睢阳诗 [唐]张巡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麾。
裹创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52]!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唐]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53].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仇名!
(七)对仗的讲究
律诗的对仗,有许多讲究,现在拣重要的谈一谈。
(1 )工对 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名词既然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更是工对。有些名词虽不同小类,但是在语言中 经常平列,如天地、诗酒、花鸟等,也算工对。反义词也算工对。例 如李白《塞下曲》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就是工对。
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算是工对。像杜甫诗中的"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山与河是地理,草与木是植物,对得已经工整了,于 是地理对植物也算工整了。
在一个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例如毛主席 《送瘟神》(其二):"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 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红"对"青","着意"对"随心","翻作"对"化为","天连"对"地动","五岭"对"三河", "银"对"铁","落"对"摇",都非常工整;而"雨"对"山", "浪"对"桥","锄"对"臂",名词对名词,也还是工整的。
超过了这个限度,那不是工整,而是纤巧。一般地说,宋诗的对 仗比唐诗纤巧;但是,宋诗的艺术水平反而比较低。
同义词相对,似工而实拙。《文心雕龙》说:"反对为优,正对 为劣[54]. "同义词比一般正对自然更"劣"。像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缘"与"为"就是同义词 . 因为它们是虚词(介词),不是实词,所以不算缺点. 再说,在一首诗中,偶然用一对同义词也不要紧,多用就不妥当了。出句与对句 完全同义(或基本上同义),叫做"合掌",更是诗家的大忌。
(2 )宽对 形式服从于内容,诗人不应该为了追求工对而损害了思想内容。同一诗人,在这一首诗中用工对,在另一首诗用宽对,那 完全是看具体情况来决定的。
宽对和工对之间有邻对,即邻近的事类相对。例如天文对时令, 地理对宫室,颜色对方位,同义词对连绵字,等等。王维《使至塞上》: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以"天"对"塞"是天文对地理;陈 子昂《春夜别友人》:"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以"路"对 "堂"是地理对宫室。这类情况是很多的。
稍为更宽一点,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这是最普通的情况.
又更宽一点,那就是半对半不对了。首联的对仗本来可用可不用, 所以首联半对半不对自然是可以的。陈子昂的"匈奴犹未灭,魏绛复 从戎",李白的"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就是这种情况. 如果首句入韵,半对半不对的情况就更多一些。颔联的对仗本来就不像颈联 那样严格,所以半对半不对也是比较常见的。杜甫的"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就是这种情况. 现在再举毛主席的诗为证:
赠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55].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3 )借对 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这叫借对。例如杜甫《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行李"的"李"并不是桃李的"李",但是诗人借用桃李的"李"的意义来与"茅"字作对仗。又如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所以借来对数目字"七十"。
有时候,不是借意义,而是借声音。借音多见于颜色对,如借"篮"为"蓝",借"皇"为"黄",借"沧"为"苍",借"珠"为"朱",借"清"为"青"等。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 忆弟看云白日眠",以"清"对"白",又《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以"沧"对"白",就是 这种情况.
(4 )流水对 对仗,一般是平行的两句话,它们各有独立性。但是,也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话,其实十个字或十四个字只是 一个整体,出句独立起来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这叫流水对。 现在从上文所引过的诗篇中摘出下面的一些例子: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白居易)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总之,律诗的对仗不像平仄那样严格,诗人在运用对仗是有更大 的自由。艺术修养高的诗人常常能够成功地运用工整的对仗,来做到 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而不是损害思想内容。遇必要时,也能够摆脱 对仗的束缚来充分表现自己的意境。无原则地追求对仗的纤巧,那就是庸俗的作风了。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