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 : 2016-10-08
分享到:
与共和国同龄的谭仲池,出生在湘赣交界一个偏僻的山区。
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个农民的儿子,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坎坷走向坦荡,从一个退伍军人走向领导岗位,甚至还要问津影视事业并踏入灿烂的文学殿堂呢?
谭仲池回答记者:“是时代、是社会、是人民、是良师、是益友、是感情的生命和大自然的教化,是信念和理想。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书本给了我丰富的知识。”
小时候,当他背上父亲买的新书包,穿上母亲做的新布鞋,走进那座设在旧庙内铃声叮当的小学校门之后,他就感觉到了读书是一种乐趣,书中有一个奇妙的世界。回到家中,他常常会借一些小人书阅读。从那些小人书里,谭仲池渐渐知道了很多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对唐诗宋词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同学和老师那里借来《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等文学书籍反复阅读。从那时起,谭仲池心中的文学梦开始萌芽。
上初中后,谭仲池偷偷地写诗歌、散文,在县报上发表。1968年初,他应征入伍。到武汉空军某部后,“文革”风暴席卷全国,他就从当地的废品站买回许多当时要销毁的图书,如普希金、雪莱、拜伦的诗集等,其中的几本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列宁的《哲学笔记》教我哲学、理性思维方法;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使我惊叹经典作家那深刻的思想和渊博的知识;《赵一曼》告诉我如何为崇尚的事业奋斗……读郭小川的诗歌,使我对神圣的文学殿堂产生了强烈的向往。”谭仲池回忆说:“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便在《解放军报》等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
1973年2月,谭仲池复员回到农村,几经曲折,参加高考,进入师范学校就读,后来当上中学校长,而后被调至县委机关,步入政界。宋人胡诠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踏青云,便弃笔砚。”说的是许多人本来是喜爱读书写作的,可一旦当了官,便与书籍和笔砚疏远了,甚至断绝了来往。但谭仲池不是这样,不管是当浏阳县县长,潇湘电影制片厂厂长,还是当娄底行署常务副专员,湖南省政府副秘书长,以及现今的长沙市市长,他都坚持不懈读书写作。他不仅发表了不少文艺作品,还撰写了一批行政管理、经济、政治专著和论文,一些政论文章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
“把读书看成是一件幸福的事”,并感到书的真正价值的谭仲池,即使公务再忙,也要偷闲上街去买书。谭仲池买书的习惯,是先浏览书店和书摊上的书。为了避免买错书,他总要反复思考和对比。书买到了,一回到家中便迫不及待读起来。
谭仲池说:“无论是作为市长还是作为作者,书籍和学习都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读书能使心灵更年轻,眼界更开阔,日月更亮堂,生命更青葱。多读书,读好书,可以使人的思想情操升华,进入一种高尚圣洁的境界;可以使人增加知识和智慧,提高自己改造自然和管理社会的能力;可以使人善于思考,勤于实践,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可以激发人的思想活力和感情波浪,去展示想象的绚丽,编织锦绣文章;可以使人变得丰富、真诚、开朗、理智。”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现在看来,张元济老先生的这个观点,在谭仲池的理解里显得多么中肯和深刻。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