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诗歌

千年游(歌词)

来源:   时间 : 2016-07-26

 

分享到:

  (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之《中华文明之美》板块主题曲 演唱者:李宇春)

  词曲作者:亚伦帝尼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清晨的钟声回荡

  高山流水白云间

  四书五经六艺 勤学师父圣贤

  仁义礼智信的教诲 犹在耳边

  温良恭俭让 记心前

  暖暖的阳光洒在

  布满青苔的窗沿

  冉冉檀香萦绕 画中嫣然的脸

  翻开藏经阁那卷 尘封的宝典

  期盼前世的你 会再出现

  清风拂案 笔墨纸砚 我纵横诗篇

  白瓦青砖 堂前春燕 飞入谁家院

  指尖缠绕的思念 是你握的红线

  那一夜花灯如昼的长安

  轻舟逐浪 山外青山 江南杨柳岸

  策马扬鞭 红尘作伴 在大漠草原

  成败风流付笑谈 看天涯共明月

  与你同游五千年 在人间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清晨的钟声回荡

  高山流水白云间

  四书五经六艺 勤学师父圣贤

  仁义礼智信的教诲 犹在耳边

  温良恭俭让 记心前

  暖暖的阳光洒在

  布满青苔的窗沿

  冉冉檀香萦绕 画中嫣然的脸

  翻开藏经阁那卷 尘封的宝典

  期盼前世的你 会再出现

  清风拂案 笔墨纸砚 我纵横诗篇

  白瓦青砖 堂前春燕 飞入谁家院

  指尖缠绕的思念 是你握的红线

  那一夜花灯如昼的长安

  轻舟逐浪 山外青山 江南杨柳岸

  策马扬鞭 红尘作伴 在大漠草原

  成败风流付笑谈 看天涯共明月

  与你同游五千年

  轻舟逐浪 山外青山 江南杨柳岸

  策马扬鞭 红尘作伴 在大漠草原

  成败风流付笑谈 看天涯共明月

  与你同游五千年 在人间

 

  《千年游》歌词解析

  亚伦帝尼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学而》。《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上文的释义为: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清晨的钟声回荡 高山流水白云】

  ——通常意义上,佛教规定寺庙晚上打鼓,早晨敲钟。而歌曲里“清晨的钟声”并非来自寺庙,而是中华村半山学院,只是学院的生活起居制度沿用了佛教寺庙的暮鼓晨钟,用定点报时的方式劝人时刻警悟,精进修学。

  【四书五经六艺 勤学师父圣贤】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六艺是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包含政治、道德、爱国主义、行为习惯等内容;乐包含音乐、舞蹈、诗歌等内容;射是射箭技术的训练;御是驾驭战车技术的培养;书是识字教育;数包含数学等自然科学技术及宗教技术的传授。其萌芽在夏代已见端倪,经商代,至周而逐步完善。

  【仁义礼智信的教诲 犹在耳边】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三字经之中的“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何谓仁?仁者,仁义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做到关照,即为仁。何谓义?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能舍,帮人一把,即为义。何谓礼?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何谓智?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何谓信?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简而言之,仁是仁爱之心;义是处事得宜合理;礼是人际关系的正常规范如礼仪、礼制、礼法;智是明辨是非;信是言无反覆、诚实不欺。

  【温良恭俭让 记心前】

  ——“温良恭俭让”指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五种美德,出自《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相传春秋时期,子禽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也是与别人听到政事方式不同的原因。”这也是当今中国仍然要倡导的精神境界和品德修养。

  【暖暖的阳光洒在 布满青苔的窗沿】

  ——典故出自唐代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原意为:“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青苔为苔藓类植物,常年生长在湿地、墙上、井中、屋瓦及水中等处,歌曲把青苔的载体从台阶换成了窗沿,顺应斜阳而下的角度,镜头摇移,是一张望着窗外遥想未来的稚气的脸。

  【冉冉檀香萦绕 画中嫣然的脸】

  ——化用诗文《画中仙》:“本欲起身离红尘,奈何影子落人间。千年望等回身笑,只怨仙姑画中人。”歌曲此处指挂在半山学院墙壁上惟妙惟肖的人物工笔画。画中人眼波流转,语笑嫣然,优美逼真,好似要从画中走来出一般。

  【翻开藏经阁那卷 尘封的宝典】

  ——此处的“藏经阁”特指《中华文明之美》节目里中华村半山学院用来存放收藏四书五经等国学典籍的阁楼,而非传统意义上佛教寺庙讲经说法藏经的法堂。此处的“经”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国学经典,而非佛教经文,故歌词中的“藏”意为“收藏”,发“cáng”音。

  【期盼前世的你 会再出现】

  ——宋真宗赵恒御笔亲作的《励学篇》有云:“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原意为:勤奋求学考取功名是当时古代人生的美好出路,考取功名后,才能得到财富和佳人。用现代的理念去解释,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能,将来才能以报效国家,回馈社会。

  《千年游》的主人公是半山学院里的学童阿毛,歌曲以阿毛的第一人称,表达了对求学之路的热忱和对未来人生的憧憬。青梅竹马的朦胧情愫,伴随着清晨的鸟语山泉和朗朗书声,在阿毛的记忆深处刻凿出最美好的时光印记。此句“会再出现”的“再”字,暗示了阿毛曾在之前翻阅藏经阁宝典时无意中遇见过书中飘然而出的前世的青梅竹马。她带领着阿毛进入到一个蓬莱仙境般的世界,仿若腾云驾雾般一日阅尽中华五千年的精彩,也让阿毛看到了自己的前世今生。那次的穿越之旅给阿毛留下了无比美好的回忆,所以他期盼通过翻开那本神秘的宝典,能再次遇见她。

  【清风拂案 笔墨纸砚 我纵横诗篇】

  ——“清风拂案”典故出自1730年(雍正8年)翰林院庶吉士徐骏诗集中“莫道萤光小,犹怀照夜心。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之句,意为:别看萤火虫儿散发的光亮虽然非常黯淡,但它依旧有着照亮夜晚的雄心壮志。清风啊,你又不识字,为什么要来吹乱我的书页呢?

  “笔、墨、纸、砚”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笔、墨、纸、砚”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笔、墨、纸、砚”特指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徽州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元代以后湖笔(浙江湖州)渐兴,宣笔渐衰,改革开放后,宣笔渐渐恢复了生机。作为文房四宝的故乡安徽宣城,是我国文房四宝最正宗的原产地和饮誉世界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所产的宣纸(泾县)、宣笔(泾县/旌德)、徽墨(绩溪/旌德)、宣砚(旌德)举世闻名,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追捧。

  国学的博大精深一直是人们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知识源泉,歌曲里“我纵横诗篇”描写了中国自古以来的寒窗学子挑灯夜读,遨游书海纵情畅快的画面。

  【白瓦青砖 堂前春燕 飞入谁家院】

  ——典故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原诗通过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从当初的繁华鼎盛变成而今的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在歌曲《千年游》中,“堂前春燕”更多的是一种代表寻常百姓家幸福生活的意象符号:一是表现了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等;二是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爱情的忠贞,寄托了对恋人的思念。因为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等。

  【指尖缠绕的思念 是你握的红线】

  ——古时俗谓男女婚姻多为前定,仿佛有红线暗中牵系,因以称缔结婚姻或媒约。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儿,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个人的脚绊住。”

  歌曲此句中手握红线的“你”指的是主人公阿毛在前世的青梅竹马而非月老本人,她经过月老的点化已经洞悉明了自己前世今生的姻缘,所以她会时时借由藏经阁宝典的通关密语穿越飞出来寻找今生的阿毛。

  【那一夜花灯如昼的长安】

  ——典故出自北宋诗人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歌曲此句故事发生地之所以选用长安,是因为长安(今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长安意为“长治久安”,是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起点,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的中国城市,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拥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200多年(不计陪都)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13个朝代建都于此,唐朝鼎盛时期常住人口185万。作为古代中国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多年,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

  长安文化影响极其深远,由于建都长安的周、秦、汉、隋、唐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和文明的黄金时代,因此在唐以后,虽然长安不再为国都,但“长安”一词却成为国都别称。今天首都北京最重要也最知名的神州第一街——长安街,就是以古长安命名。

  【轻舟逐浪 山外青山 江南杨柳岸】

  ——典故出自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歌曲化用此句,是因为歌曲主人公轻舟逐浪时的畅快,与当年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豪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策马扬鞭 红尘作伴 在大漠草原】

  ——“策马”一词出自《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于是策马飞舆,星夜还都。告庙临朝,都不必叙。”,意为用马鞭驱马、使马快跑。“策马扬鞭,红尘作伴”是中国古代诗人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与人生追求的一种积极的情怀向往,也因此诞生了一种特定的文体: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其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既反映了盛唐的时代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进行了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将士的思乡之情。边塞的大漠、雄关、孤城、长云、雪山、烽火、羌笛等景象,在边塞诗中组成了一幅非常壮美的自然景物群体图。此类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成败风流付笑谈 看天涯共明月】

  ——前句典故出自宋朝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后句典故出自唐朝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原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一起期待着未来的和谐愿景。

  【与你同游五千年 在人间】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自黄帝王朝的姬轩辕(公元前2698-前2598年)时期算起,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是古时对华夏族、汉族的称谓,后也借指中国,以及由中国衍生和引申的民族、文化、人、团体、地区等等。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华夏”一词取自《春秋.左传》: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中华文明的思想核心是神道设教、礼乐教化,严华夷之辨,推崇仁义礼智信。

  做为整首歌曲最后一句唱词,此句描述了阿毛腾云驾雾穿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豪情畅快,也表达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且不断的开拓发展延续至今。例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其中包含的“爱国、明志、持节、自强、诚信、知耻、改过、仁厚、贵和、敦亲、忠君、尚勇、好学、审势、求新、勤俭、奉公、正直、务实”等品质与当今中国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发扬继承中华文明之美,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实际表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出自《三字经》前四句,释义为: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是中国古代经典当中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亚伦帝尼:音乐上遇知音,《千年游》赠李宇春

  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经典版块《中华文明之美》将于暑期隆重上线,由李宇春演唱的主题曲《千年游》7月8日中午首发。这首古韵悠长的歌曲将中国弹词、竹笛、古筝与西方交响弦乐以及前卫时尚的R&B节奏糅合于一体,在李宇春的演唱下瞬间爆红网络。作为这首歌的词曲创作者,海归R&B唱作人亚伦帝尼笑言曾经想过将这首歌留为己有,然而音乐路上遇知己的感动,让他最终拿出这首得意之作。

 

 

  作为一名唱作人,曾经推出《信仰》《东方莱茵》《烟雨凤凰》等众多作品的亚伦帝尼曾经打算将这首歌留为己用:“《千年游》是我近期非常满意的一首作品,原本是打算留给自己的专辑,但是当时《天天向上》的节目组向我邀约创作主题曲,而且李宇春又是我非常欣赏的音乐人,所以就毫不犹豫地把这首歌拿出来了。”李宇春的《蜀绣》《少年中国》等优秀作品是亚伦帝尼愿意赠歌的另一重原因:“我觉得春春之前的作品在中国风和R&B等元素的结合运用上是非常精湛和成功的,而这也是我这几年一直都在创作的方向。音乐作品需要遇见知音,由高手来演绎,这会让作品本身得到了新的生命,对于创作者来说,即便不是自己唱,也会觉得无比开心和欣慰。”对于李宇春的表现,亚伦帝尼坦言已经相当完美:“春春的声音有一种很独特的温润质感,她给了这首歌一种新的奇妙感觉。之前创作的时候,我都是按照男声演唱的感觉来写,但是她处理得非常巧妙,俊秀之中带着淡淡柔情,火候把握得刚刚好。”

 

 

  亚伦帝尼曾赴英国留学,归国后发行了多首原创作品,坚持用R&B的西方音乐元素结合中国古典乐器糅合出新的路子,其作品的最大特点是不少题材都取自于他从小耳濡目染的湖湘文化。此次《千年游》以书院学童的第一人称,表达了对求学之路的追求和对未来人生的憧憬。其中青梅竹马的朦胧情愫,伴随着清晨的鸟语山泉和朗朗书声,勾勒出中华文明的独特之美。亚伦帝尼坦言此次灵感不少都是岳麓书院和湖湘山水所赋予:“少年时期在长沙度过,岳麓山对我来说是一种情结。我总能隐约地感觉到岳麓书院里千年前的朗朗书声已经刻入墙中,成为一种积淀,时时地回旋飘荡。这首歌的创作灵感其实就源自于这里。每次去爬山,我都会尽力选择一些布满青苔的小路,总觉得还有一些历史的点滴藏匿在其中,可以去感悟。从当年湘江两岸人民的生活到如今日新月异的湖南,其实就是中华文明之美的繁衍发展。”

  作为一名海归R&B唱作人,亚伦帝尼笑言他很庆幸能够生活在文化厚重的湖南:“湖湘文化千年的积淀,真的藏了太多故事,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这是一笔偌大的宝藏。作为生活在这里的现代人,能够有机会去把这些积淀作为创作灵感,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觉得完成了一种传承。”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