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刘颋 时间 : 2016-07-22
分享到:
近年来,湖南文艺创作有许多可喜的成绩。但我感觉到,湖南文艺创作也存在着一种焦虑情结,许多人似乎拼命地想以某种方式(比如获奖)来证明自己。我觉得,如果想证明自己,最好的方式,是自己证明给自己看,而不是给别人看。因为,无论是我们的创作、我们的文艺评论和研究,其实都不应该奔着任何一个奖项去,以此为目的去创作、去研究。我们应该以文本作为创作和研究的对象和努力的方向,这是我从一个宏观的、大的层面来说的一点印象。
湖南有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地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对文艺创作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我们既要研究地域文化给今天的文艺创作带来了什么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要研究它究竟局限了什么。我同意一种说法,我们现在的文艺创作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种焦灼关系。要解决这种焦虑,首先要深入自己的本土文化,弄清楚地域文化对文艺创作的影响,以及对文艺创作的局限。这个问题很值得深入研究。
我看到的一些湖南作家作品,大多是以写实的经验性的写作为主要方法。怎样突破经验写作和写实,比如,作者的经验写作和作者艺术个性之间怎么融合?怎样在经验写作中凸现作家的个人情怀?等等,这些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我想起这一切的时候,我的脑海立刻出现当年何立伟写的《白色鸟》。我感觉我们的文学创作里,缺的恰恰是那么一只白色鸟。
我们的作品,怎样让自己的中国梦飞升起来,怎样放飞每个人的"白色鸟"?看上去很容易,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难的问题。现在的欠缺可能是,无论你怎样用力,无论你怎样着力于刻画现实、雕刻现实,但没有这只“白色鸟”的放飞,就很难走向文艺的高峰。
其实湖南有非常好的文学资源,比如屈原。但很遗憾的是,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他的勇于反抗、打破并建构的精神,到今天只是变成了一种风俗。这是非常可怕、很遗憾的。
文化资源之外,湖南还有非常好的题材资源,但是没有白色鸟,好的题材也无法起飞。
放飞那只“白色鸟”,必须从解放文艺家的自我心灵开始。
(作者系《文艺报》评论部主任)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