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病十戒
|
|
|
|
|
|
|
|
清风抚蕊暗香陈,皓月凝眸玉带真。
若即若离筚笋语,似悲似喜瑟琴嗔。
高山流水仙居远,空谷回声影幻深。
遥看天边浮翳少,却闻银汉雨汾汾。
——网摘习作《流瀑》
|
|
|
|
|
漫道千山万水拦,时逢三五盼团圆。
一轮冰镜高天挂,不照红颜偏弄寒。
—田牧拟作《元宵客思》
|
|
|
|
趁韵、挂韵。选用韵部中一个与全句的意思不符合、不连贯、不关联的字凑成韵脚。
|
月明秋静入朱楼,素手调弦理怨由。
轻掩轩窗尤自赋,无眠心事惹人羞。
——网摘习作《题图》
粉墨登场容颜悄,轻歌曼舞卖风骚。
口称异国红艺人,非男非女实人妖。
——网摘习作《观人妖表演》
|
|
|
|
|
人被千山万水拦,虽逢三五怕圆团。
晴光如雪来何处,天上冰轮直射寒。
——田牧拟作《元宵乡思》
|
|
|
|
|
哥铲黄泥妹定根,芭蕉共种一条心。
芭蕉结子果挨果,哥妹连情心贴心。
——网摘戏作《村哥和村妹》
|
|
|
|
|
谁撕雪帕散奇葩,蝶舞双双戏落花。
笑看年华流水去,且观唱晚弄西斜。
——网摘习作《感梨花》
|
|
|
|
|
学诗先自句中摹,万紫千红碎锦铺。
师古师心师造化,莫辞吟席度朝晡。
——田牧拟作《学诗》
|
|
|
|
|
欲化九霄龙虎翀,原何却是西山鼨。
竟教尔雅名声起,博得云晴开螮蝀。
——田牧拟作《豹文鼠》
|
|
|
|
|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网摘习作《寄友》
|
|
|
|
|
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泉声夜落小楼西。
——网摘习作《夜吟》
|
|
|
|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刘长卿《使次安陆寄友人》
|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杜甫《堂成》
|
|
|
|
双英对决晴连雨,三党分争角与笳。
岛北冲天蓝喷薄,溪南连野绿交加。
鹡鸰远见西山唳,精卫迭怜东海枷。
和乐何时唱棠棣,随春燕子竞还家。
——田牧《台海杂感十三》
|
|
【音韵】简称音,汉字字音中声母、韵母、声调三要素的总称。
【倒文】指古代诗文中为求协韵或句法变化而倒置文字的现象。但不能改变词义,不可影响理解。
【词序】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先后次序。如果词序不同,意义不同,就不可随意颠倒。
【倒韵】为求押韵而颠倒词序并产生异义的现象。
【邻韵】韵音相近者。而非韵部排列相邻者。
【同韵】韵母相同者。不论韵部、声调相同与否。
【同音】声母、韵母、声调均相同者。
【白句】律诗中不押韵的句子,即奇句。
【白脚】白句之尾字。
【韵句】律诗中押韵的句子,即偶句。
【韵脚】韵句之尾字。
【活韵】①韵句的句读重心不在韵脚上。②尽量用开口度大的音押韵:如“晚烟寒”爽口,而“晚烟残”拗口。
【死韵】①韵句的句读重心落在韵脚上。
【开口音】发音时,口形是张着的音。开口音:a、e、o及其打头的韵母。声音响亮。
【闭口音】发音时,口形是闭着的音。闭口音:i、u及其打头的韵母。声音低沉。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凡诗,押哑韵而能响者,其人必贵;押险韵而能稳者,其人必安。”
【声母开口度】发音部位自前向后加大: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前音(z、 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音(j、q、x)<舌根音(g、k、h)。如:寒(hán)>残(cán)。
【调值】调值是声调的实际读法,即声调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和幅度,可以用五度标记法的数值表示出来的。调值只表示相对音高,不表示绝对音高。由于各人的声带的厚薄、长短、粗细的不同,因而说同一个音节,绝对音高是千差万别的,但相对的高低升降是比较一致的。普通话有四种基本的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习惯上称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也称四声。其调值用五度标记法可以分别标记为55、35、214、51。
【音长】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发音时间长的叫舒音,发音时间短的叫促音。现汉语中一般不用音长作为主要的区别意义的手段,被认为是一种羡余成分,但音长作为发音中的一个自然属性,经常以伴随性的特征出现,比如重读音节以音强作为主要特征,音强较强,音长也比较长,而轻声音节音强较弱,音长也比较短。例如:“不辨东西”中“西”的发音较长,而“不是东西”中“西”的发音较短。上声的音长较长,去声的音长较短。古代汉语中的“入声字”是促音,构成古代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成分。
【联绵词】又称连绵词,是复音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通常分为四种,如:伶俐、鸳鸯是“双声词“,骆驼、崚嶒是“叠韵词”(内含苍茫、逍遥等“同部词”),孜孜、燕燕是“叠字词”、胭脂、蜈蚣是“异音词”。前三者是狭义的联绵词,加强了汉语的音乐性。广义的联绵词则是“两字相续,或以其形,或以其事,或以其声、或以其韵”相缀成义。
【同音共律】指“连韵”和“粘韵”。连韵常见,粘韵罕见,是病非病,见仁见智。
【四声递用】是指“平上去入”四声轮替使用。实际要求两点:一指脚解,即四个白脚“上去入三声俱全”,二指联解,即四个联句“上去入三声俱全”;两者备具,方为上佳。
|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七绝·初春小雨》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七绝·泊船瓜洲》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刘长卿《七律·使次安陆寄友人》
|
|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去入○○去入○,○○去入上○○。○○去入○○入,上入○○入去○。
暂息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去入○○○去上,○○上去去○○。○○入上○○入,上上○○去上○。
——杜甫《七律·堂成》
|
|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上入上○○,去入○○入去○。去上去○○上去,○○上去入○○。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去入○○入,○去○○去上○。○去○○○入上,○○上上上○○。
——刘长卿《七律·使次安陆寄友人》
|
双英对决晴连雨,三党分争角与笳。岛北冲天蓝喷薄,溪南连野绿交加。
○○去入○○上,○上○○入上○。入上○○○去入,○○○去入○○。
鹡鸰远见西山唳,精卫迭怜东海枷。和乐何时唱棠棣,随春燕子竞还家。
○○上去○○去,○去入○○上○。○入○○去○去,○○去上去○○。
——田牧《七律·台海杂感十三》
|
|
|
|
|
清风抚蕊暗香陈,皓月凝眸玉带真。
若即若离筚笋语,似悲似喜瑟琴嗔。
高山流水仙居远,空谷回声影幻深。
遥看天边浮翳少,却闻银汉雨纷纷。
——网摘习作《流瀑》
|
五个韵字分属三个韵部。陈、真:上平十一真韵;嗔、深:下平十二侵韵:上平十二文:汾。
|
|
漫道千山万水拦,时逢三五盼团圆。
一轮冰镜高天挂,不照红颜偏弄寒。
——田牧拟作《元宵客思》
|
拦、寒,属上平十四寒;圆,属下平一先。可用“栾”归韵。
|
|
月明秋静入朱楼,素手调弦理怨由。
轻掩轩窗尤自赋,无眠心事惹人羞。
——网摘习作《题图》
|
|
粉墨登场容颜悄,轻歌曼舞卖风骚。
口称异国红艺人,非男非女实人妖。
——网摘习作《观人妖表演》
|
“悄”字凑韵。恐是“俏”之键误。另外,第三句出律。
|
|
人被千山万水拦,虽逢三五怕圆团。
晴光如雪来何处,天上冰轮直射寒。
——田牧拟作《元宵乡思》
|
“团圆”倒成“圆团”,不合常习,且改变意义为“青团之类食物”。可用“团栾”收韵。
|
|
哥铲黄泥妹定根,芭蕉共种一条心。
芭蕉结子果挨果,哥妹连情心贴心。
网摘戏作《村哥和村妹》
|
两个“心”字重复押韵。可以“芭蕉共种有多深?”收韵。
|
|
谁撕雪帕散奇葩,蝶舞双双戏落花。
笑看年华流水去,且观唱晚弄西斜。
——网摘习作《感梨花》
|
|
|
学诗先自句中摹,万紫千红碎锦铺。
师古师心师造化,莫辞吟席度朝晡。
——田牧拟作《学诗》
|
“摹、铺、晡”均属上平七虞,三个韵字的声母m 、p、b都是双唇音,韵母u是闭口音,其音低沉,缺少悠扬之美。
|
|
欲化九霄龙虎翀,原何却是西山鼨。
竟教尔雅名声起,博得云晴开螮蝀。
——田牧拟作《豹文鼠》
|
“翀、鼨、蝀”均属上平一东韵,甚为生僻,影响阅读。
|
|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网摘习作《寄友》
|
用上平二冬韵。“逢”“峰”“重”三字挤在一联之中。
|
|
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泉声夜落小楼西。
——网摘习作《夜吟》
|
|
《唐诗三百首》同音共律诗例
一、“生、声”同音隔韵——未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去上去○○,○○入去○。去○○去入,入去去○○。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上去○○去,○○去上○。去○○去入,去上去○○。
——杜甫《月夜忆舍弟》
二、“(物)华、花”同音隔韵——未解:
林卧愁春尽,搴帷见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去○○去,○○去入○。入○○上上,○入入○○。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去○○上,○○○入○。○○入上去,○入去○○。
——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
三、“疏、书”同音邻韵——未解
西向轮台万里馀,也知乡信日应疏。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
○去○○去上○,上○○去入○○。上○○上○○上,去去○○去去○。
——岑参《赴北庭度陇思家》
四、“城、程”同音邻韵,“生、声”同音隔韵——联解: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上去去○○,○去○○入入○。上入去○○去去,○○去上入○○。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去○○入,去上○○去入○。去入上○○去去,去○○去上○○。
——卢纶《晚次鄂州》
五、“惊、旌”同音隔韵,“营、缨”同纽隔韵——联解: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入去入○○,○上○○去去○。去上○○○入入,○○上入去○○。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上○○入,上去○○去去○。去上○○○入去,去○○入上○○。
——祖咏《望蓟门》
六、“菲、飞”同音邻韵——联解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上入○○去上○,入○○上去○○。○○○入○○去,○上去○去入○。
——韩愈《游城南晚春》
七、王维《山居秋暝》中“流、留”同音隔韵——脚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上去,○去上○○。○入○○去,○○入去○。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入○○去上,○去去○○。○去○○入,○○去上○。
杜诗挤韵撞韵诗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