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 : 2016-06-13
分享到:
二十五年磨一剑
走进龚笃清的家,满眼皆书,书架上是书,书桌上是书,床头也是书,除书房外,其他房间也都放了书。作为湖南省十大藏书家之一的他,已藏书2万多册,其中线装古籍6000多册,古籍中的八股文有200多种,700多册,为全国之最。这是他坚持25年来研究八股文的一个缩影。
八股文又叫制义、制艺、经义、时文,八股文只是一种俗称。他是一种科举考试的专用文体,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其谋臣刘伯温精心创制的。龚笃清对八股文的研究,既有必然、又有偶然。说必然,因为他在读研究生时的研究对象是明代富有传奇色彩的大学者冯梦龙。冯氏是明代八股文大家,要研究冯梦龙就必然会研究八股文。说偶然,是上世纪80年代初,他开始了对明清八股文的收藏。一天,他从长沙文物市场的一个地摊上发现了一堆无人问津的八股文。“买去吧,烂便宜。”老板陪着笑脸说。他便买下了这堆别人眼中的废纸。此后一见到与八股文有关的古籍即收。
研究生应研读。他埋头在八股文里。开始阅读《明史》及各种载有八股文资料的明清笔记类古籍,对《制义丛话》、《八股文小史》、《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等研究八股文的书籍,以及《明文钞》、《天崇百篇》、《明文传薪》、《钦定四书文》等明代八股文选本反复进行研读。刚开始读八股文时,他像只身在荒凉的沙漠里行走一样,孤寂、枯燥、烦闷。但他没有退缩,他相信总会找到“沙漠”中的绿洲。渐渐地他有了一些感觉。于是他细细地对八股文进行了解剖,将他的体式、文题、功用、原生态与变化态,正格与变革,对社会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及其创制、完善、定型、鼎盛、衰颓、文学化的曲折发展变化过程统统置于当时的语境下加以考察,从而闯入了八股文的盲区与误区。真正破解了其中的奥秘。全国古籍整理委员会成员钟叔河在《〈八股文鉴赏〉推荐意见》中这样写道:《八股文鉴赏》“较好地揭示出八股文的真实面目,澄清了存在于八股文之中的各式谜团,不少地方能言前人之未能言,发他人之未能发,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当然,不少人对龚笃清执著于研究已经入土多年的八股文深感不解。对此,龚笃清答道:“由于种种原因,几乎无人对八股文作过全面、深入的研究,批判之声却不绝于耳。想到当今之世,一些人,其中不乏一些颇有点地位和名望的学者、教授,一说起八股文和八股文取士制便人云亦云,笑话百出,感到自己有责任将八股文的真实面目剖析出来置于世人面前。”内容空泛、形式死板的八股文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历史人物紧密相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八股文就是研究那段历史和对历史发展产生过正反作用的历史人物,于今有借鉴作用。
在博览八股文的基础上,他以毕业论文为起点,以科举和八股文对冯梦龙的巨大影响为切入点,重新研究明代著名学者冯梦龙,发现了冯梦龙研究中诸多未被人知的东西,2002年出版了《冯梦龙新论》。这是龚笃清研究八股文的第一部著作。
研究成果日日新
龚笃清投身八股文真可以说是做到了忘我。退休前,他有忙不完的编务工作,研究八股文只能利用业余时间。他不打牌,也没有进歌舞厅的嗜好,节假日和晚上时间全用来研究八股文。近几年,他每年要出一部书。一部作品,一般要修改三次,一部60万字的作品,光誊抄,就要抄写180万字。他常常研读笔耕到深夜,有时通宵达旦。每当“爆竹声中一岁除”之时,星城的大街小巷弥漫着浓烈的年味,而龚笃清家却清淡如常,他仍在坚持看书写作。
研究成果日日新。一本《明代八股文史探》每一页上下的空白部分,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有批注、有引文、有感言。日积月累,整理成篇,新成果不断出现。学术研究,贵在独家之言。他勇于实事求是,敢于闯入八股文认识的误区与盲区,有疑必析,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弄清了许多前人未曾认识、时人茫然无知的问题,如对顾炎武说八股格式是成化以后才有的,王夫之说截搭题万历之前未见等论断,他都以确凿证据,予以纠正。
多年的交往给我感受最深的,是龚笃清的淡泊与胸怀。他20多岁发表作品,处女作即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在文学界颇有点名气。他曾担任过几家出版社的领导,却淡泊人生。布衣暖、菜根香是他的信条。他的八股文研究造成了很大影响。有朋友与他商量如何进行宣传,他却一笑了之。
目前,龚笃清又有一本新书《古籍收藏鉴赏入门》已经完稿,手头上还有《雅趣藏书——〈西厢记〉曲语八股文》及《晚明八股文史》、《晚明八股人物》正在写作。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