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评论

金盾担道义铁笔塑警魂

来源:陈美兰   时间 : 2016-05-27

 

分享到:

  这些年,中国社会的变革是飞速的,也是全方位的。历史大潮的涌动,必然会激荡起一些污泥浊水,绑架、贩毒、诈骗、凶杀、抢劫、拐卖……各种案件频频惊现。这种社会现象,无疑给公安战线带来极复杂、极险恶的环境,也给反映这一生活领域的文学创作带来许多新的课题。

  面对这样复杂的社会现象,一名作家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视点来把握生活?是被这些驳杂的现象所迷惑,津津乐道地从那些污浊中去猎奇?还是以“还原生活原生态”为借口,有意渲染恐怖、残忍、血腥以刺激读者?在当今文学创作尤其是公安文学创作中,这对作家来说是一个稍不小心就容易掉进去的陷阱。

  我觉得湖南作家杨远新是清醒的。就他所处的工作环境,他所熟知、甚至是亲历的案例恐怕难以尽数,但他却避开那些“陷阱”,更多从刑警们进行破案的曲折、艰辛、历尽风险中切入故事,在追踪、周旋、较量的过程中逐一展开案情的复杂及犯罪人的狡狯、险恶与残忍。这使他的创作即使触及最阴暗、最恐怖的素材,作品却始终保持明亮的底色和激越的基调。

  杨远新这些年的新作,相当清晰地反映了我国公安战线对敌斗争的新变化。刑警们活动的舞台,已经不局限于中国的大陆,涉足到港、澳、台几个地域,甚至跨越国界,与国际刑警联手办案,鲜明地突出了我国刑警在国际反犯罪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在这个大舞台上,杨远新为我们刻画了一批刑警的新人形象,他(她)们中许多担任了国际刑警组织地区联络官的职责,既具有高智商、高技艺,又心胸开阔,敢于担当,对国际环境的安全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这些新人形象出现在我国公安文学中,确实使人眼睛一亮,是很值得赞赏的。

  现在我们常会感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突发案件,情节的奇特、恶性的严重,破案过程的曲折、漫长,往往超乎人们的想象。人们经常在各种媒体看到这方面许多令人惊怵的报道,这种直接的新闻接受状况,对有关题材的文学创作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挑战,考验着作家的想象力和文学驾驭力。杨远新的创作很自觉地有所应对。他掌握这条战线各方面素材相当丰富,但他在创作侦破题材小说时,并不完全依赖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去“照搬”生活,而忽略作品应具备的文学素质。情节构建的舒张跌宕,悬念设置的巧妙叠加,故事叙述的回环倒错,都有比较精心的设置,给人以“陌生化”的感觉。特别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投下更多笔墨,揭示不同人物精神的亮点或心灵的卑污,往往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在杨远新这套17卷文集中,有两卷是“儿童侦探小说”,这特别引起我的兴趣。里面所收的长、中、短篇,均以少年儿童为主角,作者写他们在发现案情时的似懂非懂,但陷于窘境时却能急中生智,也写这些孩子们之间常有的龃龉、斗气,但在共同遇险时却能立即不计前嫌共同对敌……也许有些制敌行动的描写有点超常,但作者对儿童的心理动机和不同个性的把握是令人信服的。这些作品让孩子们读了不仅能增强爱憎分明意识、自我防卫的智慧,而且有着很自然的亲切感。

  (作者系武汉大学教授、茅盾文学奖评委。《杨远新文集》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