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徐剑 时间 : 2016-05-27
分享到:
知道余艳的名字,是一篇写毛公与杨开慧爱情故事的报告文学《板仓绝唱》,我觉得文字空灵、气韵冉浮,叙事一咏三叹,缠绵悱恻,文笔天马行空,恣意纵横,犹如潇湘夜雨,湿则湿矣,清则清焉,疾则疾也,洁白的爱情恰似雨滴一样晶莹透亮,可穿透石板。而文中展现的文学的神性、人性和诗意,令我大吃一惊。何等小女子,敢这样写毛杨之爱、毛贺之姻,又写得如此令人回肠荡气,酸楚悲怆。掩卷之余,仍觉得余音绕梁,多日不散。
先读其文,再见其人,已是2014年北京之秋。我到鲁迅文学院报告文学班讲座。初,不知余艳也坐台下。讲座结束,她走过来打招呼,介绍道,我是余艳。那一刻,终于对上号了。去年秋天,在济南报告文学年会上,余艳作了关于《板仓绝唱》的写作讲座,谈了写毛杨爱情的难度、角度、高度,令学员眼界大开。我开始对余艳刮目相看。
时隔不久,她寄来将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短篇报告文学集《一路芬芳》。我先翻到《爱在血缘之上》,其实是有关余艳身世一段感人故事,彼用情甚深,读来十分亲切。嗷嗷待哺之时,哺乳过她的益阳奶妈,从此失联人间,再未相见;余艳一再寻找奶妈,终不可得,笔触所至,令人潸然泪下。而《泸溪红橙会唱歌》则是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真实体验之作,虽是颂歌,但绝不是纯粹的讴歌,且有虽颂犹剌之意,有着深邃的哲思。《瑶歌伴着红花开》尝试几条线同时走,像一座立交桥,几个主人公的命运相互交错。这篇报告文学短章达到了短篇最大文学和思想的容量;我更欣赏《断翅天使飞》几种艺术手法同时用,像四臂观音一样,或小说、或散文、或戏曲、或诗歌,或随笔,或田野调查笔记,或报告文学等,皆汇聚一炉,一一出手,令人目不暇接。
不过,最推崇的仍旧是《追梦密码》,这是余艳长篇报告文学的一章节选,写的是一位儿时历经抗战苦难的工程院院士一辈子的奋发图强,过去与未来交织叙事,写出了一位科学家为民族、为国家“一辈子抗战”的传奇人生。压轴之作自然还是她最擅长的红色经典叙事,《南雄南 板仓北》这一篇,余艳用了些魔幻手法写毛杨的两地亲、夫妻情。时空变幻,时有穿越之感;两地辉映,更显英雄本真。看得出,她是在为报告文学文体做一种新的尝试。
读罢余艳的《一路芬芳》,我有一种欣慰之感。许多年来,我一直忧虑中国报告文学作家队伍的生态,觉得不少报告文学作家的写作,甚至包括一些一线主力作家文学修养欠缺与哲学历史的短板,是有目共睹的。不少人写作始终存在一个误区,以为抓到一个好题材,一部报告文学就成功了。不讲究文本结构,不注重叙事姿势,不精心挖掘情节与细节,更乏文化历史的落点,鲜有深邃的思想穿透。这也给了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矮化的谈资。对此,我曾不无忧虑的疾呼,报告文学队伍需要注入新鲜血液,要有大批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加盟其中,以改变报告文学作家的基因。这一点恰恰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不谋而合,经他大声呼吁和多年奔走,鲁迅文学院举办报告文学班终于成功,一批年轻的小说家、诗人和散文家英姿勃发,纷至沓来,让人有八九点钟的太阳之感。余艳便是其中一员,并很快在这支年轻队伍中脱颖而出。彼既冰雪聪明、悟性极好,又有丰沛的生活阅历,一经上路,便高蹈而舞,独领风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像余艳这样一批年轻的作家步入报告文学轻骑兵、铁甲方阵,对于何建明主席提出十年之内打造百、千人的报告文学队伍,是强有力的战略支撑,盖乃幸事也。
(作者系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第二炮兵文艺创作室主任。《一路芬芳》余艳著 作家出版社出版)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