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古羽 时间 : 2016-05-09
分享到:
单看片名“赵子龙”,你会以为这是一部三国题材的人物传记片;当赵子龙掉落山谷,没死没残,还学得绝世武功,你又觉得这是一部致敬金庸《天龙八部》的武侠片;当演完四集出现三个姑娘情陷赵子龙,此后更多阿香阿玉不见史册的女子为赵子龙五迷三道时,你以为这是一部爱情片;当剧情发展到白马听懂赵子龙说话点头会意,白马还能载着男女主人在湖底徜徉时,你是不是惊觉这更是一部神话魔幻片……
热播剧《武神赵子龙》号称“严谨还原三国时期真实历史”,播出以来争议不断,相当多的观众并不买账,有网友说:“不如改名叫《恋爱中的赵子龙》,整部戏中难见三国时期的历史氛围,根本只是一部三国历史外衣下的偶像剧。”网友吐槽,在编剧水平、文史常识、服化道设置上,《赵子龙》是雷出新高度的2016荧屏“第一声惊雷”。更有观众和网友问诊这个不在长坂坡单骑救主,而是愁病痴怨缠身的“赵子龙”,要求“编剧赶紧回去请历史、语文老师补课”。
案例一:文学常识错误。第一集开场,赵子龙带着妹子小船观光,吟诗一首:“芙蓉照水玉波潭,两岸蒹葭映远岚。临风把盏宜弄箫,醉卧常山何忍还。”明代学者高棅在《唐诗品汇》中考证,南北朝时期作品《挟瑟歌》、《乌栖曲》、《怨诗行》为“七言绝句之祖”;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亦认为七言绝句起源于南北朝民歌;可以说当下学术界普遍将七绝的起源确勘定在了南北朝时期。纵观赵子龙吟诵的这首无题诗:时间上,把七绝从南北朝往前推几百年到了东汉;格律上,平仄全不论,二、三句失粘,显得不伦不类;内容上,虽有常山(赵子龙家乡)等关键词,但更让人感觉是词汇的简单拼凑,比如芙蓉多为盛夏意象,蒹葭多为深秋意象,两者平心而论,让人有节气穿越之感。
案例二:历史常识错误。剧中,柳擎儿对赵子龙来了一句“快来,今天是中秋节……”;赵子龙向师叔李全求教,李全谆谆教诲他:“何不去京城考取功名”……虽然“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但在文献中将中秋升格为节日还得到《唐书·太宗记》记载的“八月十五中秋节”。《武神赵子龙》发生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哪来中秋节这一习俗?“考取功名”一说指的是科举制。东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则是察举制和征辟制。
历史剧必须平衡好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改编不能胡来、瞎来,不能以戏仿的态度解构经典、曲解历史,要播扬传统文化的精华,饱含文艺之雅、文化之美,以正向饱满的故事打动人心。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