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闻趣事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毛泽东文学院>逸闻趣事

宋梧刚轶事

来源:   时间 : 2016-02-14

 

分享到:

  1979年1月16日,宋梧刚收到由中共湖南委宣传部盖章的一纸文件,宣布1958年冬对他的处理是错误的,应予平反(那时称作改正)。并调他回湖南省文联所属《湘江文艺》(即原《新苗》)编辑部工作,要求他迅即前往报到。

  早在1978年,一直关注着时局走向的宋梧刚,从《人民日报》的字里行间揣摩出一些新的苗头,他抑制不住心头的潮涌,写了两首诗,是赞颂共和国开国元勋陈毅元帅和贺龙元帅的,寄给北京诗刊社。想不到在该刊7月号上发表了。能够刊发他的作品了。他在心中暗想,春天也许不远了。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此时的宋梧刚满怀激情,在编发稿件的同时,还采写了多篇报告文学和散文,如抒写对越自卫反击战烈士的《殊死的对抗》,以及《韶山新貌》和《滴水洞》等。特别他还到刘少奇故乡宁乡花明楼采访,写作《衣绣夜行的七天——少奇同志1961年故乡行》(与人合作)。此时刘少奇问题还没有平反,写作和发表这样的文章是为刘少奇讨回公道进行舆论准备的。这在同类刊物中也是首开先河的。

  1981年冬,宋梧刚开始写作武侠小说,第一部作品《自然大侠》是以我国自然门大武术家杜心武为原型的中篇小说。这年6月的一天,全国武术表演赛金质奖章获得者——湖南新宁岩鹰拳师刘烈红,为他的师父平反问题找到宋梧刚,由他的师父说到他师父的师父,进而说到他师父的师父的师父,这便是自然门大师杜心武慎槐先生。徒弟为师父的冤情而奔波,本身就是一种侠义之举。而他说到的武侠中人特别是杜心武,更是惊心动魄,这是多么好的创作素材啊!他回忆起少年时曾师从伯父学过几路少林派下巫家拳,武林中人可说都是义薄云天的人,应该去写他们!于是,他走访杜心武解放后所在单位和他的健在的亲友,如他的公子杜修嗣先生,他的高足万簌声教授等;同时他还到几家大图书馆,广泛阅读武侠方面的书籍。万事俱备,他开始写作了。

  写着写着,当他写到杜心武童年“只因父亲早逝,寡母理家,常受欺凌”时,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六岁丧父,也是寡母理家,也曾受到种种欺凌。他心潮起伏,像演员进入角色一般,他也进入角色了,他分不清杜心武是宋梧刚还是宋梧刚是杜心武了,他跟着杜心武“学艺”、“走镖”、“保镖”了,也和杜心武一道行侠仗义,为民除害,并且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了。

  写完《自然大侠》后,他接着写了《昆仑千里行》等作品。前者有原型为依据,带有传记性质,他把这种创作法叫做原型创作法。后者的写作则是运用意向创作法。所谓意向创作法,就是原先并无原型,全凭作者自身的生活阅历、丰富的想象力和出奇的结构力来创作作品的方法。《昆仑千里行》写的是清末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殉难后,他的遗骸被运回故里浏阳的故事。宋梧刚根据谭嗣同《狱中题壁》中“去留肝胆两昆仑”诗句,以自己的领悟,推想出大刀王五和双锏胡七“两昆仑”;遗骸回归和王五是实有其事其人,但书中护灵的所有故事发展和所有细节都是虚构的。在由北而南的千里护灵线上,这两位侠义志士遇到种种艰难险阻:有平原上套马杆贼的追击,河南少林和尚的阻拦,豫鄂边界鸡公山七煞匪徒的挡道,长江夏口“九头乌”的刁难,云梦泽上“洞庭三鹰”的袭击等等,这一系列情节写得细腻生动,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这部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86年获全国首届传奇文学奖头奖。

  他还写作了《武林奇杰传》、《东方大侠传》、《民国大侠》、《英杰壮歌行》、《千里护灵记》、《天国龙儿传》等作品,其中长篇3部,中篇35部,分别由北岳文艺出版社、三秦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宁夏人民出版社和湖南文艺出版社等出版发行。

  1987年和1988年,宋梧刚先生写作了三篇传奇小说:《花匪》、《高山有好女》和《深山猎奇》。这三篇作品,无论故事结构、人物刻画的各种写作技法,在他广阔的笔下园地,纵情施展。故事展现的历史画面恢宏广阔,情节安排一环套一环,主要人物都是栩栩如生,悬念与巧合并重,诗情与画意同行,读来令人茅塞顿开。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