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崔建平 时间 : 2016-01-05
分享到:
在当代著名工笔画大家林凡先生的入室弟子中,未君是年龄最小的,林凡先生很喜欢这个“讷于言,敏于行”的小徒弟。他艺术经历丰富,写过诗,著过小说,编过书,登过大学讲台,创办过报纸杂志,写过不少书画家的评介文章。未君于中国花鸟画有着较深的艺术理论功底,且一直坚持花鸟画的创作实践,丰富的艺术实践滋长了他的学养知识,古往今来的传统文化铸就了他诚挚的人品操守。他不是一个普通的画师,而是一名学养笃实,求真务实的学人画家。
未君刚过不惑之年,但在我认识的画家中,如此年轻却能诗、文、书法、篆刻、论文研理样样拿得起放得下的,着实不多。这缘于未君“画在功夫外,画品如人品,博学兼优”的艺术认知。他说:“我认为中国画家拼的不是单纯的绘画技巧,而拼的是文化、是才情、是胸怀、是学养、是禀性。”未君是诗人,他用画笔编织着诗情,更以诗情创造着画境,以诗人的情怀来采取绘画艺术的宝藏。无论是工笔精品创作,还是写意花鸟作品,创作之初蕴藉于心的,是他那勃郁的诗情,题写于尺幅画面的,也是一首首意境高远的诗词,洋溢于画作的更有那一缕缕灵动温籍的诗情画意。未君年轻时就刻意于书法的研习,徘徊于颜真卿、王羲之、米芾、赵孟頫、王铎等名家名帖之间,旁骛古往今来各路笔墨高手,追求纵逸的笔意,纯厚的书风,老到的结体,后来对现代国画大师张大千的书法笔意心摩手追,形成了自己的书写风格。
未君说,“花鸟画要描写生命,花鸟画要突出精神性,花鸟画要有较深的文化内涵,花鸟画要高扬社会属性。”他创作花鸟画,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十分讲究突出意境,特别注重从《周易》老庄、儒教、禅宗等中国传统文化中去思辨中国绘画的哲学之美。他从《易经》中找到了古老玄学中的“师法自然”,赋予作品“刚建、笃实、辉光”的美学色彩。他作画喜欢选取紫藤、芙蓉、荷花、玉兰、牡丹、湖石、芭蕉等物什,喜欢在所处的一角一隅,配以各色花草、鸟虫禽畜,讲究情趣,耐人寻味,他特别注重画作的“留白”,巧妙运用虚实相生原理达到“虚实生白”,达到笪重光认为的“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效果。未君的创作喜欢追求人文趣味,他的花鸟画则一扫陈腐的陋习、荒诞的行为习惯,大胆以新的笔墨形式去表现他心中的语言图腾。故他的花鸟画或庄或谐,一花一草总透露出一种扑面而来的文人浪漫情怀,仿佛花已不是花,草亦非是草,鸟也有神灵,让人会心感知生活的美好,每幅作品都是立意深远与趣味盎然的结合,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后的创作。
中国画创新一直困扰着当下许多画家,未君认为,创新必须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他用宋人之意、元人之笔、现代人之思想,在探索创新之路上驾驭纸上方阵间唯美的画面;他以构图上的奇拙和装饰性,用笔上的沉稳和洒脱奔放,用墨上的自然天成与空灵神韵,向读者倾说一切;他以自然为师,多次到西双版纳的密林中写生,汲取营养,以饱满的激情不断深入生活,倾注情感,丰富创作,画出了表现一系列热带雨林作品。未君画中国画最早是从写意画入手的,他默默钻研、潜心练习,对各种画科门类都有旁骛涉猎。画工笔、重彩工笔、新意笔重彩画……2013年,他的《遣兴高歌》《黔南春早》《白莲摇曳秋声过》等多幅作品在北京传是拍卖和保利拍卖当中,赢得了藏家的青睐和市场的认可。
未君一直尝试在创作上找到自己的绘画语言,他以水墨、重彩、工笔、写意、白描、没骨、双钩填色,以及西方的“黄金定律”和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突破当下花鸟画千篇一律的困窘,我们期待画家在不久的将来能赋予现代花鸟画以崭新的面貌、内涵和时代精神。
(崔建平,当代美术评论家,中国现代国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画收藏》期刊常务副总编。未君,湖南人,现任中国现代国画研究院(HK)执行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丹青盛世书画院院长,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