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蒋子龙 时间 : 2015-12-08
分享到:
我想当然地认为“弘征”是个笔名。可又不知他的真实姓名叫什么。既不知其姓甚名谁,却又引以为朋友,相交近20年。
弘征正是这样一种朋友:无须拘泥于虚礼矫情,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可以几个月乃至一年半载地不通音讯。只要通音讯就没有隔阂,可以有话直说,坦诚相对。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弘征是一位谦谦君子——诚厚、牢靠、饱学。
任何文人聚会,总是抢话说的多,想语惊四座的多,能长时间地坐在一旁静静地听,静静地笑的惟有弘征。但也许在参加聚会的人中又惟有弘征最有学问。
他绝不张扬,哪怕是在以他为主的场合,听他讲话也如同读他的书,不能心浮气躁,得稳住神静下心,才能听出味道,读出收获。他面目善良,语言有味,博古通今,与他交谈,你会感到他的学养底蕴深厚,身上有一种平和的传统文化特征。
有才而性缓。性缓的人往往执著,有韧性,于是成全了一个多才多艺的弘征——
致使他在诗、随笔、诗论、古诗翻译、金石篆刻、书法、编辑等诸多方面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诗——体现了弘征的诚。他是一个精诚严肃的诗人,诗集出的不算多,没有滥作,曾被钱君匋先生誉为“有唐人风”。
治印——体现了他的灵,灵逸豪犷,破法有法。
书法——体现了他的正,圆润雅正,字如其人。
诗论——体现了他的深,提要钩玄,凝重峻拔,时见精深之见。他翻译解析的司空图的《诗品》,他编选译析的《唐诗三百首》,雅俗共赏,口碑极佳。
弘征的随笔则体现了他的博——吐纳前人的知识,融会自己的思想,睿智博雅,蕴藉自然,深具文化根性。也许跟他身上的书卷气有关,他的随笔常有一种知识分子的艺术精神。有才但不滥情,意趣和精致藏在淡逸古拙的文字中。博学不孤高,静雅不艰涩,逸兴不浮滑,条畅不粗浅。
弘征有才而性厚,多智而无锋芒,一个信实的现代夫子。
(原载1997年8月15日《湖南日报》)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