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评论

张月明,难忘西湖调

来源:叶梦   时间 : 2015-12-04

 

分享到:

  张月明 湖南长沙人,油画家。 1965年毕业于湖南省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后进修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历任湖南益阳地区文化馆、湖南省群众艺术馆美术干部。作品有《我是人》、《西湖调》。著有《女人体速写》《五彩梦旅》《张月明》等。

  ——张月明自画像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从文学刊物《资水》上读到张月明的油画《西湖调》,感觉被猛地触动,仿佛闻到一股强烈的湖乡的气息,画面很简单:一个坐在湖边坡坎上拉二胡的农民,他的背后是湖水。他包着头帕系着腰围巾,一派湖乡农民的打扮。胡琴的声音冲破画面悠然响起。我熟悉的《西湖调》,多么亲切!旋律持续从画布上跳了出来,无声的悠远深深地撼动了我。《西湖调》的场景唤起了我童年的记忆,湖乡的那种气氛、场景、水的气味都从画里面透露出来。

  张月明对于洞庭湖的理解与表达源于益阳。他从湖南师院艺术系毕业就分配到益阳工作多年,益阳是张月明的第二故乡。益阳的同辈人喊张月明“月明胡子”,益阳话的“某某胡子”差不多就是对某个行业执牛耳者的尊称。

  第一次见张月明,大概在1985美术新潮之前后,我当年在湖南日报副刊编辑部工作,张月明来我们办公室找另外一位编辑。我认得他,他不认得我。那时,张月明在湖南美术界风头正健,出版了《女人体速写》,在长沙办了一个丙烯人物画展,那时用丙烯作画的人不多,张月明的丙烯人物非常精彩,名动长沙。那些作品,可惜我都没有见过。

  1993年益阳画院成立之际,算是与张月明正式认得,我才知道那个画《西湖调》的画家,原来是一个率性而豪放的人。

  多少年来,我一直在关注张月明的创作,可是,几乎不见他在各类展览露面。我所见到的张月明最好的作品都是在朋友周铭家的客厅。我每次去周铭家,都会很认真地看张月明的那几幅洞庭湖。张月明关于洞庭湖场景的油画,仍旧让我心旌摇动。他表现的洞庭湖切合我的意境和记忆,独具艺术魅力。灰调子的洞庭湖,水天一色的背景,有一只寂寞木船停泊在岸边,那种无法言说的孤独寂寥,那种旷远,那种无边的意绪,犹如悠远长调,总是那么打动人心。

  将近30年,我几乎无缘与张月明众多作品谋面,他的人与作品几乎在艺术界绝迹。

  2012年底,我专程拜访张月明老师,他年近七旬,满头白发腰板挺直,声若洪钟,一屋的油画,皆是风景画,看得出宝刀不老。他曾经以人物画见长,但他说不画人物了。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桌子上摆了中国画的材料,张月明居然还刻印。

  我拿出速写本,张月明很快就画了自画像,按照中国画的格局,还铭印三方,款式俨然中国画。

  尽管没有和张月明仔细聊过,这些都无所谓,重要的是作品,我能从作品感觉人的精神特质,感受当下的心境,这就够了。

  2015年元月,展览绝迹几十年的张月明,在长沙前行美术馆举办了题为《返青》的油画个展,我当时客居深圳,未能到现场观展,仅仅从电脑里浏览有限的几张作品图片。洞庭湖的落日,水下晚霞的倒影,绿色的田园,都有一种无限的暖意,与早年的作品似有不同的意境。

  读张月明的作品感觉有惊喜。他画的田园仍旧是那样富有诗意,色彩里凝结着一种蛰伏的激情。他仿佛从年轮的那一头往回走,生命的底色正在返青。正好切合展览的题目。我希望读到他更多的作品。张月明在电话中说,他出了一本画册,一直帮我留着。

  2015年11月,终于收到张月明给我的快递:画册《张月明》、印谱《张月明印谱》。啊!是她?51年前的记忆唤醒:我刚刚上初一,班上来了一位18岁的语文老师,专门给我们批阅辅导作文。她看重我的作文,我心里也喜欢她。她不多说话,在我印象中,她长得那么美,圆脸,大眼睛,眼睛里有一种莫名的忧郁。张月明描绘人像的刻画出了心灵,厉害啊!50多年过去,翻开画册,我一眼就认出了她。我还记得她的神情。

  画册几乎囊括张月明各个时期的代表作,有上个世纪80年代女性人体写生,作品不多,线条简洁概括,把女人体画得很有力量,充满激情。现在看来仍然是十分经典。

  再看张月明30年前画的那批丙烯人物画,确实很震撼,那些人物个个精彩,逃避了传统油画的表现,融入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笔墨放肆,为什么换一种材料就会产生这么大的表现力的差距?张月明当得起新时期湖南油画界的领军人物。这就是为什么张月明远离艺术名利场,还有很多人尊敬他的原因。

  《张月明印谱》系手工钤印,手写的译文,所有印章均系表达刻印时的心迹,真是温暖得紧。在初冬微凉的夜里,拜读带有体温的《张月明印谱》,慢慢地品味张月明的潜伏于印的心迹,顿感无限悲凉袭来。过去30年来试图解读张月明,一直无法找到路径,无法进入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如“知人最苦”那方印,要走入心灵是何等的不容易。今天解读《张月明印谱》豁然开朗,油画家张月明采取篆刻的方式,把人生的诸多感悟,用极少的中国字刻于石头之上,片言只语都是七十多年的人生历练的浓缩箴言,直击人心。其中“不傍门户”“不随时流”“知我者少”正合吾意。

  我历来鄙视以世俗的成功学来评价人之长短,一个人有过追求,在某个时期对艺术的某个门类有创新,然后自在逍遥,悟透人生,宁静淡泊,精神修炼到此境界,即是强者!对于这位兄长艺术家,我充满无限的敬意!

  (此文刊发于2015年12月4日长沙晚报百家专栏)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