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评论

“国之栋梁”风骨存——忆诗词名家郑国栋先生

来源:何俊霖   时间 : 2015-09-30

 

分享到:

“国之栋梁”风骨存——忆诗词名家郑国栋先生

何俊霖

  “国之栋梁”者,郑国栋先生也,出生于民国6年(1917年)1月,辞世于2008年8月,享年91岁有余。系一经历新、旧中国冰火两重天的传统知识分子,实乃读书万卷、学富五车的儒雅学究尔,亦乃一诲人不倦、和蔼慈祥之长者矣,此翁一生履职政教,钟情育人,深居阁室,勤耕书山,著述颇丰,具有声名,令九疑山下一方水土各界人士所尊崇。

  陆放翁有言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其实学书法也是如此,可以变通为:汝果欲学书,功夫在书外。我所理解的“书外功”有两个方面,第一当然是阅读大量的古人法帖,观摩众多的碑林石刻,勤研历代大家的佳作墨迹,学思先贤留下的尺牍文献,以此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从而拓宽视野和丰富创作理念,达到“意在笔先”的预境。第二就是应多学习古典诗词和览阅国内外文学名著,广读古今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由此而提高自己的学识层次和文字功力,进而使书作减少匠气,增加文气,除却市井气,蕴含书卷气。人们常说:诗书画、诗书画,可见诗词与书画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甚至枝脉通融的,诗词和文学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母体,离开诗文的语言叙述功能,所有艺术创作,诸如书法、美术、音乐、相声、歌舞、小品、戏曲等表达形式都将失去最本真的生命力而变得苍白无力。

  200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翰墨颂辉煌”全国书法大展,征稿通知指出,书写内容为健康向上的古今诗词、联赋,为体现内容的多样性,同时鼓励自作诗联、词赋,但要符合格律押韵、平仄协调等常规要求。为积极备战此次具有“国字号”光环的全国性展览,我在认真翻录唐宋诗词的同时也初拟了一副楹联内容,上联是:邓公理论如灯塔,下联是:三个代表谱新篇。打算依此内容进行书法创作,但由于缺乏古典诗词的系统学习,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深,不知此内容是否符合对联的基本条规。

  本着请求郑国栋先生指教斧正和加深学养、累积文化底蕴的愿望,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晚上,我怀着十分诚敬的心情来到郑老先生的家,请教和拜访他。一落座,弄明我是请他修改自拟对联内容和讨教诗联创作知识后,郑国栋先生非常高兴,一种勉之励之、赏之识之的情愫溢于言表,“你学书法的人兼并学点古典诗词和文言文,很好,路子走得很正,我非常赞同。”郑国栋老先生首先肯定了我的做法!我告诉他说:“由于出生的年代不同,作为70后的人,我们这一辈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打开蒙读书起,学的只是白话文,新体诗我会写,并在省市报刊发表了近30首,有的还在全国征文比赛中获了奖,收入了作品集。但古诗文因为没有攻读专业学科,加之仅在创作书法作品时写唐诗宋词元曲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较少,接触不多,因而不太通路。”郑国栋老先生听后开朗地笑了,当即爽意地说:“你莫急,以后你经常到我这里来,我慢慢教你。”随后,老先生拿出一本《声律启蒙》,开始给我讲授古诗文知识,首先告诉我古汉语分平、上、去、入四声音韵,类似于现代汉语的第一、二、三、四声,哪些字是平声,平声又有阳平、阴平之分,哪些字是仄声,怎样平仄协调,不协调的字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对,如“云”对“雨”,“雪”对“风”,“天马”对“长空”等等,说得通俗易懂,使我在短时间内便对古文诗词格律有了一些粗浅了解。

  在概述了古典诗文的基本知识后,具体到我自己拟定的对联内容,郑国栋先生说:“既然是参加建党80周年的书法展览,内容最好是歌颂80年来党在国家全面建设上的丰功伟绩,贯穿三代领导人的历史进程和建设成果,下联很好,不用更改,但上联似有不妥。下联的‘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提出的,上联的‘邓公理论’虽可与之对应,但时间跨度和空间广度显得短了一些、窄了一些,邓小平理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二者精神一致、宗旨一致,其本质都是为人民服务,出发点和目的就是要把国家建设好,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所以书写的内容应该是涵盖毛泽东思想在内的80年的总历程,因此我认为将上

  联改换为‘毛邓文选放光芒’要好一些。虽从韵脚和平仄来说稍欠对仗工稳,微嫌美中不足,但作为庆祝建党方面的‘特定’内容,特殊情况特殊考虑,应该也没大碍。诗词古联一般情况下都要讲究‘规矩’,可有时也可破例,诗仙李白很多名诗就没按‘套路’下笔,这就得‘活学活用’,灵活运用,也不可走入误区。”我领受郑国栋先生的讲解后,连连称是,立即把对联内容确定为“毛邓文选放光芒,三个代表谱新篇”!窗外丝丝小雨连天地,室内情意切切励后学,一老一少心相连,不知不觉已至深夜,我不忍再打扰郑国栋先生,终究已是84岁高龄的老人了,遂起身告辞,临别郑老先生赠我《吟春阁词》、《吟春阁诗词钞》、《桑榆梦吟》3本他自己的诗词作品集,供我日后学习,款款深情,令人难忘。后来我竭尽全力,精心创作,将“毛邓文选放光芒,三个代表谱新篇”的内容书写成六尺楹联书法作品,应征“翰墨颂辉煌”书法展览,或许是冥冥之中有命运之神相助,亦或许是有心人天不负,付出终有回报,此幅作品最终荣幸入选此次广受瞩目的国家级展览,得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能在全国各地所有12000余件应征作品中成为96名入选者之一,而且是湖南省仅有的4名入选者之一,我想应该是时运不负人,不负郑国栋先生的睿智高远和敏慧文思,不负我的诚心而为,努力创作,细虑字形结体,外加三思章法布局。为表达对郑国栋先生热忱赐教的感激之情,在往后的交往过程中,我“班门弄斧”,根据他的本名“郑国栋”和书斋名“吟春阁”,撰写对联内容一副并书写成书法作品赠之,以表谢意,上联是:国运昌隆,古诗今句常可吟;下联是:栋筑华夏,老树新枝亦报春。上下联的第一个字为“国”和“栋”,最后一个字为“吟”和“春”,将他的姓名和书房名镶入上下联中,一前一后寓意“国栋吟春”,姑且称作“镶名联”,郑国栋老先生评价极高,欣喜接受,连连夸我“有才”。

  郑国栋先生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曾任湖南衡阳师专中文系教员、宁远县一中校长、九疑大学校长、宁远县文联主席、宁远县政协常委、宁远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人生见证风雨沧桑,品尝世间苦辣酸甜,体验社会荣辱兴衰,经历丰富也带有复杂。任职期间尽管事务繁忙,但仍旧笔耕不辍,适时创作,满腹诗书付诸笔端,屡有作品刊于各级报刊,1977年上年退职休养后,至2008年谢世计30余年时间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当益壮,老而弥坚,深居“吟春阁”,创作热情不但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丝毫“降温”,反而愈老愈勤,愈老愈执着,在青壮年时期即情倾诗词创作的原有情感基础上,执笔不断,寒暑无间,连年如一,激情盈怀,佳作频出。一生共创作格律诗词作品2400余首,先后在《中国老年》、《江南诗词》、《湖南诗词》、《芙蓉》、《湖南说唱》、《东方日报》等报刊公开发表800余首,收入《二十世纪中华词苑大观》、《百年旅游诗词》、《中华诗词》、《华夏吟友》、《中华诗魂》等40余种专集,出版了《夕阳楼诗稿》、《生活与诗》等5部专著,生平事迹被载入《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等20余种辞书,兼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995年被评为全国第四届健康老人。实践和事实证明,郑国栋先生离世前那种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活到老学到老,永不停歇的向上精神,已经远远超越了诗词创作的本身意义,当时作为全国健康老人,他不仅有健康硬朗的身体,更有健康进取的思想,这种生生不息的奋进意志和风格令无数后学无比钦佩和景仰,真切值得所有晚生后辈在人生的征程途中和各个不同年龄阶段实际学习和全力发扬,永葆先天原本的创造活力。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一转眼,郑国栋先生“驾鹤西去”已整整7年了,每每想起与他交往的点滴细节,多有感念。凭心而论,“翰墨颂辉煌”书法大展的入选,是我第一次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权威性“国展”,也是我第一次和郑国栋先生在“书写内容”和“创作技巧”上的合作,不但使我学到了一些诗词和古汉语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最重要的是更给了我进一步学习书法艺术的强大动力,也使我在诸如行家评价、书法界知名度等各方面都更上了一个档次和台阶,凭此成绩是年一举加入了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实属幸事。当然,受过郑老先生谆谆教益的人不止我一个,还有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的同辈学友均受教得益过他,可谓“桃李满园,共竞芬芳”,我相信,他的形象和笑容、言行和举止定会伴随他的大量诗

  词作品长久流传后世,滋育来者,遗存永恒。“敢谓桑榆梦,风流不让贤。丹心悬日月,彩笔动山川。智慧花开地,科研雨洒天。南巡桥上路,同赏夕阳妍。”这是郑国栋先生颇为自我满意的诗作,谨以此作聊表我辈真挚的念怀之情,愿郑老先生在世界另一头的“天堂”里继续创作出更多更好更妙的诗词作品,永远“活”在诗词的意境里和大家的心窝里。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