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毛泽东文学院>文化研究

柯蓝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

来源:   时间 : 2015-08-07

 

分享到:

  柯蓝先生是我的老师,又是我的忘年交。我有近五年时间和他在一起工作。在上海,在北京或远去外地参加会议,参观访问,由于他平易近人、性格坦诚开朗,我们除了谈工作、文学之外,也涉及人生诸方面。我发现他兴趣极广,常有出奇妙想,仿佛是个永远生活在梦幻里的人。由于世事坎坷,困境中他少有朋友来往,但他和青年文学爱好者却交往甚密,有找上门来求教的,有不少是通讯多年而不曾谋面的,先生至今从文六十多年,一直被包围在青年朋友中。他幼年受他父亲唐贻承老先生的身教言传影响极深,唐老先生和当代著名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熊瑾玎(熊是大革命时期地下党中央总会计,重庆新华日报总经理)是莫逆之交,从小在家乡办教育,唐老先生古文造诣极深,他五岁即随父习文,在学校作文经常被老师表扬,贴在墙壁上示范。柯蓝先生和他同代人的作品相比有一个极显著的特色,当他出国,在美国、在欧洲、在日本,有外国同行或记者向他谈到他的创作道路,他总是一再说明,他是从中国长期战争和穷困社会中培育起来的作家,他的作品不能不关心人民和社会,所以有鲜明的倾向性,有极强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的话获得了外国同行们的理解。为此,柯蓝先生在周游了许多国家之后,他深感中国的文化和文学还不被外国了解,他决定从1996年起要尽全力进行一些国际文化交流的工作(包括在海外设立机构,在香港注册创办《中国散文诗》双月刊),为了这个总目标,虽然开展起来困难重重,但他愿为国际文化交流,铺上一块垫脚石,竭尽绵力。

  综观柯蓝先生的许多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的作品是先在读者群众中流传引起轰动,才被名家、学者承认接受的。柯蓝先生所创作的小说、散文、传记文学、散文诗,以及少量电影剧本和儿童文学作品,都产生了上述的效应。他的成名作长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是先在群众中风行,才被临时请上边区文教大会主席台和一千多名文教代表见面,尔后被毛主席推荐,用军调部的飞机送香港出版,波及国外。又如他写的中篇小说《红旗呼啦啦飘》,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作为国庆十周年的文学作品丛书出版。柯蓝先生同时又是一位信奉读者为上帝的作家,少儿读物异常缺乏,青少年一代没有读物,而趋时作家又不屑为此。先生却满腔热情,一连在上海少儿出版社出版了《雾海枪声》、《王孝和的故事》、《马戏团秘密》等少儿小说读物,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雾》和《王》的印数高达二十多万册,《马》则被苏联马戏团博物馆收藏。而三十年后的今天,《王孝和的故事》仍被山花出版社收入“青少年经典著作丛书”,显示了它的生命力。又同样,先生发表许多读者热爱的中国散文诗,而文坛前辈如刘半农、鲁迅、郑振铎、郭沫若、冰心等也都创作了许多优秀中国散文诗,这正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从外国引进来的文学成果。可是后来散文诗向新诗和散文方向发展中道而衰。于是有些诗人,竟然公开宣称中国没有散文诗,对这一文体予以排斥,并冷嘲为易碎品。柯蓝先生为此深感不平,近十五年来,他倡导成立中国散文诗学会,并亲任会长,为出作品出人才进行了一系列活动。在广州珠海创办对开《散文诗报》(可称是有史以来全世界唯一专门刊登散文诗的报纸),后又在北京创办《中国散文诗》丛刊,十多年的实践培养了一批作品和作家队伍。大家一致公认,中国散文诗是适应现代思潮的一种独立文体,不是新诗和散文二者简单结合,它有自身独特的结构、意境和形式的科学规律。柯蓝先生在这方面创造性的贡献(包括创作和理论研究)尤为突出,受人崇敬。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