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 : 2015-07-24
分享到:
猛克天赋很高,又富于幽默感,这使他很容易接受鲁迅的教育和影响,逐渐走上写杂文的道路,并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鲁迅是左联的导师,从此猛克和鲁迅保持较密切的来往。
1935年初,猛克去东京,行前,周扬同志要他到东京去找我。我于1933年9月赴日本留学,奉左联党组之命,恢复了左联东京支盟,并且遵照日本左翼人士的意见采取同人杂志的活动方式,已出版了《东流》和《诗歌》两个杂志,正在筹划创办第三个杂志《杂文》,这时,猛克就参加了《杂文》的筹办工作;同陈辛仁、陈子谷和我等几个人,形成了《杂文》杂志的核心。《杂文》在上海出至第三期,被国民党政府查封了,改名为《质文》。
在对外联系上,左联东京支盟采取谨慎稳妥的分工方式。猛克与鲁迅较熟,就由他与鲁迅联系。郭沫若当时在邻近东京的千叶县,为了郭沫若和东京左联的安全,我们也决定由猛克去联系,我们一般不参加日本左翼文化人的公开活动,有人说这不只是语言问题,更是思想问题,其实这是外行话,不懂得地下工作的组织纪律。东京左联我任书记,同日本左翼文化人及上海左联党组的秘密联系,只由我一人负责。我们的工作之所以开展得比较好,应当说这是原因之一。
尽管如此,日本的特高警察(便衣特务)还是注意我们的行动,收集了一些材料,如我们的文章。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猛克和我,还有其他几位同志被日本政府逮捕,分别被驱逐回国了。
《魏猛克散文杂文集》的文章,起于1933年至1939年,中间40、50、60、70年代凡40年都无文章,之后才又收入1980年至1983年他逝世之前的7篇文章。写作中断凡40年的原因有二:其一,无辜地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空耗了22年的宝贵时光;其二,他长期患病,呻吟卧榻,无法写作。
统观这本文集,有下述显著特点,也是它的价值之所在:
首先是纪念鲁迅的文章多。写于鲁迅病逝后的《写在烦躁里》是一篇较长的回忆文章。此外所收1980年至1983年的6篇文章都是回忆鲁迅的。《回忆左联》也是长文,名为“回忆左联”,实为“回忆鲁迅”,里面有不少珍贵的材料。
猛克回忆鲁迅的文字主要是记述以下的往事:
鲁迅对左联的关心和指导;
鲁迅十分关心文艺界的团结;
鲁迅对与郭沫若团结的愿望;
鲁迅对青年作家的培育,如对叶紫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
鲁迅提倡新木刻,介绍外国木刻及对青年木刻家的指导;
等等。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