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毛泽东文学院>文化研究

走向文坛

来源:   时间 : 2015-07-09

 

分享到:

  真是有缘,在南京军事委员会第三厅,蒋牧良与同乡张焕之(张天翼)共事。两位老乡见面,有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完的故乡情。当时张天翼已是有名的作家,他问蒋牧良爱不爱好文学,蒋牧良说,他随贺耀祖部队攻克南京后,得了大批图书,大多数是世界文学名著,也有一些社会科学著作。一有时间,他就读这些书,几年来,把这些名著都读完了,有的还读了两三遍,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他都能说出来。他很想搞写作,只是没有动笔。张天翼见他读了那么多书,生活的经历又那么丰富,便鼓励他拿起笔来。于是,一有空,张天翼就与他谈写作……在张天翼的具体指导下,他终于写起小说来了。他每写完一篇就请张天翼看,要他提修改意见。他比张天翼大5岁,却把张天翼当成了老师。而这位老师在创作上对他是很严格的。每篇作品都是要他反复修改,改到他没有办法修改才罢休。真是严师出高徒。1932年11月,蒋牧良的处女作《高定祥》投向当时最大的文学刊物之一《现代》月刊,《现代》月刊从二三十箱同类题材的来稿中,经过精密的考虑和选择,认为《高定祥》是最完美的一篇,决定予以发表。《高定祥》发表后,获得了读者一致的好评。认为是继茅盾的《春蚕》后,又一篇写农村生活的力作。鲁迅先生对这篇小说很感兴趣,并问及《高定祥》的作者是否还有新作问世。从此,蒋牧良写作更积极了,仅一年多时间,就发表了《懒捐》、《夜工》、《账米》、《当家师爷》、《锑矿上》、《三七租》、《干塘》、《荒》、《伙食尾子》、《雷》、《分家》、《吃寿酒》、《南山村》、《拂晓攻击》、《强行军》、《不压秤的儿子》、《生死朋友》等20多个短篇和一部中篇小说《旱》,他以优异的成绩步入了中国文坛。

  蒋牧良的小说题材广泛,多数是写农民的苦难与抗争。作品情节并不曲折复杂,却能在短短的生活片断中,写出社会的尖锐矛盾。他不依靠夸张,而是注重写实,通过对社会本质的深入观察,精心选材、巧妙构思,写出的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含蓄且具有一种内在的讽刺力量,读来意味深长。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