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部开发报记者 何石 通讯员 汪光灿 时间 : 2015-06-25
分享到:
世界之星奖杯证书
中国之星金奖证书
林立,1950年生。斋号瓦砚室主、碌碌居闲人。2000年被授予“中国优秀包装设计师”称号。设计作品2次获得联合国教科文世界包装组织(WPO)颁发的“世界之星”大奖和若干次“中国之星”金、银、铜奖。曾任新宁县印刷厂厂长,深圳、汕头特区上市印刷包装企业艺术总监,并以中国设计师代表团成员身份两次出访欧洲,出席世界包装组织年会。
工作之余,他尤爱书法,擅长隶书。几十年钻研汉碑,旁及简椟帛书章草,融会贯通,以图形成自家面貌。临池之余还从秦汉古玺研习篆刻,亦有收获;美术创作方面长于平面设计和工笔人物。
他是新宁县政协多届常委,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创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设计委员会全国委员。
美术作品
书法作品
砖刻作品
几经周折和打听,在小镇南门终于找到了长码头60号,这便是林立的家。见面之后,他直接将我们领进三楼的作品室,当记者看到有两个WPO标志的地球形状奖杯并列摆放在一起时,猜想这便是早就听说过的在瑞典捧回的世界之星奖杯了。“为何有两个”的疑问还未出口,林立便主动说,他2001年带了“真龙”和“盛唐”两件作品去参评,结果都获得了包装设计领域的最高荣誉。
在包装设计界取得如此殊荣,相信所有的人,都会问这样一句话:“你是哪所大学毕业的?” 可林立的回答让所有人失望:“毕业于新宁县第一中学初中部。”
是的,他没有文凭,没有名片,在百度中都搜索不到有关他的只言片语。林立就像古老的崀山,在承受了漫长的自然孕育后,陡然被人们发现装扮成世界的新娘一样,林立凭着勤劳的双手默默地耕耘,使自己成为一颗包装设计领域中的世界之星。
1950年,林立出生在崀山夫夷江畔的白沙古镇老街上一个书香家庭,祖父是前清秀才,老同盟会成员之一,办过私塾,当过师爷。自幼聪明好学的林立,无论是对文学、书法、篆刻,还是绘画雕刻都有极其浓厚的兴趣,并在年少之时就显示出了其天赋。
一个很平常的黄昏,林立跟父亲站在码头边看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来往往,说过去,道将来,自然也谈到了去世的爷爷,他很崇拜爷爷。他父亲便说,那你画一幅爷爷的像不就可以天天看到了么?可爷爷死后仅留下一张半寸照,且岁月侵蚀,照片仅剩下半边。爷爷去世时,林立还只有5岁,此时的林立也只有15岁,爷爷在林立脑海中的记忆只有“模糊”二字,就凭这要让一个15岁的少年画出来,似乎是天方夜谈,可聪明的林立就凭着父亲跟爷爷很挂像这一特点,他把父亲的形象元素植入爷爷的衣饰背景之中,将爷爷的相貌很“清晰”的呈现在众人面前,亲朋戚友、左邻右舍居然都认定林立画得十分逼真。林立在一中读书时,历史已进入“文革”,墙上到处是毛主席语录,学校也不例外,需要紧跟形势,奇怪的是,学校有那么多的人才,不找老师亦或高中部同学,却找了当时还在读初二的林立,学校教学大楼正门上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学校操场围墙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那些2米多高一个个的红漆美术大字都出自林立之手,这些历史的记忆至今还保留在本县摄影师杨汉武的资料库里。
按理说,林立有如此天赋,又有老师如此赏识,前程应该一片光明。然而,正如先哲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初中刚刚毕业的林立,辍学了,1966年加入了上山下乡的队伍,被下放到白沙镇永兴村插队,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劳作之余,在如豆的煤油灯下,听着夷江水的涛声,用疲惫的手攥紧刻刀,或者铺开纸张……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林立在农村准备了11年后,机会来了。县竹艺厂急需一位工艺美术设计人员,于是1977年林立被招了工,进了城。1979年因邵阳市举办轻纺产品展销会,林立在设计、布置展销会馆方面表现十分优秀,得到市县领导好评,第二年被调入县印刷厂搞印刷设计,进印刷厂有登天之难,林立凭着自己的实力:肚有真才实学这把梯子攀上去了。1990年升任厂长,使一个频临倒闭的企业走出低谷,成为明星企业。他能任厂长,他能让一个200多人的企业起死复生,凭的就是手中版画、书法……手中这些香馍馍。1986年他的原创作品火柴包装设计获全国优秀奖,1987年设计的“中国楹联”火柴包装获全国设计银奖,1988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包装科技工作者……
他说,无论是空间设计还是平面设计都讲究一个平衡。因为平衡是人类活动的自然表现,人类的一切自身活动都在努力追求一种平衡,比如:孩童学步、大人驾舟乘风破浪。一旦失去平衡的设计便是失败,同样人心也需要平衡,一旦失去,就无法安居乐业。林立是湖南省首届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翻出1984年湖南省首届书法家协会成立大会的合影,在60几位书法家的合影中指着一个头像对记者说,这就是他林立。当时在新宁乃至湖南书法界,没有人不公认林立的功力。但是,1986年“命运捉弄了他”,让他看破了当时书画界存在只见虚荣不见艺术的龌龊行径。那次,他的作品是几经邵阳地区筛选送评的,也是最能代表邵阳水准并指望一定获奖的。但是,他不仅没有获奖,连作品都无影无踪了。赛后林立找邬邦生秘书长索要自己的参赛作品原件,几经翻寻,才在某地区退稿中找到,但已经是被搓成捻子状了,打开一看,13个评委的投票记录还在里面,林立有一副作品得了12票。第二年,为了证实自己,他向《书法报》投了一次稿,不出所料的是,一周后作品便见了报,此后,不断接到约稿函。不过,他对迷失了公平正义的书法界小圈子失去了兴趣,在“既生瑜何生亮”的现实面前,林立决心远离新宁,寻找一块能让自己聪明才智自由发挥的“净土”。因而当印刷厂成为明星企业的1993年,他认为没有辜负厂子和工人们的期望了,于是决定辞去厂长职务。这时县里几个主要领导找他谈话,苦劝他留下,并承诺下官位予他。要官,肯定不是林立的追求,林立不是为当官而生,而是为艺术而生。恰在此时,他的一个亲戚请他去广东办印刷厂,且非他去不可。1994年林立辞去了厂长职务,只身南下。人算不如天算,哪知道,那亲戚因办水泥厂亏了本,无钱再办印刷厂了,致使林立步入两难之地。重回新宁当厂长,一定可以再次当上,那肯定不是林立的性格。好马不吃回头草,既然出来了,就得拼死干一场!于是一夜之间他写了3份简历,分别投向南方日报、佛山包装厂、虎门印刷厂,对方不是嫌学历低就是只肯出低廉的工资,但为了能在广东发展,他还是走进了虎门彩印刷厂。接待他的是自称能代表老板的副总。
副总问:“带了学历吗?”
林立很坦然,很直接的说:“没有。”
“获奖证书?”
“没有带。”
“作品?”
“没有带。”
副总露出轻蔑的眼神看着林立。意思是说,那你凭什么?林立依旧很平静,不卑不亢的说:“我虽然没有你想要看到的东西,但我有你最需要的东西。我是一个有着200多人企业的老总,整个管理经验、经营方式……”
林立见眼前的副总表情有了变化,似乎对自己很感兴趣起来,马上话锋一转说:“请问,你们有设计室吗?”
副总立马说:“有。”
林立跟老板娘走进了设计室,打开橱窗,随手拿出一本设计杂志,就找到了自己的作品。但副总还是不屑的说:“这不能说明什么,我要的是效益!”林立知道时机已到,说:“只要你肯留下我。”
“给你一个月时间,怎么样?”
林立说:“太长了,半个月吧。半个月之后,我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效益。如果不能令你满意,我会自动卷了铺盖走人,一分钱不要!”
副总为眼前这位崀山中年汉子的自信所折服。林立就这样留了下来。一个星期以后,广西博白卷烟厂有一个设计烟盒的竞标业务找上了门,艺高胆大的林立匠心独用,“桂华”设计赢得开门红,使得厂家在烟盒设计印刷上有了零的突破。紧接着对方送来了第二宗竞标业务。此时的林立信心百倍,把设计元素锁定在古典建筑的彩绘牌坊和鎏金铜狮这些最具表现大唐时代特征的素材上,把彩绘牌坊放在盒盖部位,底部边缘做了恰当呼应,极富装饰效果,正因这一开创性的创意,加上其书法功力,一举夺标“盛唐”,为该厂赢得了上千万的印刷业务。老板从日本回来得知这一喜讯,高兴得如获至宝,对林立说,好好干,给你一个副厂长的职务,林立却说,有一个设计师就足够了。
时值广西中烟“真龙”卷烟初创品牌,多方重金筛选设计方案,林立的设计以融合“中国特设”和“时代感”的包装设计理念,给人耳目一新,出奇制胜,屡屡被选中并被专家和消费者看好。正是看好了林立的设计权威,当“真龙”的采购员准备换厂子时,暗暗的把林立拉向了与“真龙”合作的深圳印刷企业。林立知了内情后已无法改变现实,只好背着“背叛”的骂名去了特区深圳。这时的年薪已近40万元,还有诸多优越和福利,且他只须做做指导,无需亲手作业了。
新宁崀山男子林立,不但在中国包装设计领域这片森林中立起来了,而且成了包装设计界的标杆和旗手。据有关人士统计过,全国有三十多家烟厂的产品包装都是他设计或者再创造的,他的设计室或者指导的设计室始终站在同行业的前列。2000年,林立被授予“中国优秀包装设计师”称号,2001年4月他以“中国设计师代表团”成员身份赴欧洲七国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并参加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世界包装组织年会。2001年,“盛唐”和“真龙”双双获得“世界之星”奖杯,第二年5月到欧洲领奖。在展品观摩大厅,林立的作品,以书画功力和中国古典元素融入包装的大胆创新,不时赢得异域他乡行家里手们的啧啧称羡。
林立的客厅,悬挂着几幅美女工笔画,还有好几副书法作品映衬其间,初看以为是名家名作,他却告诉记者,这是他近年来的作品。他接着说,搞包装设计,离不开书法、绘画和篆刻的,虽然自那次命运的作弄之后,只是不再公开参与活动而已,但从没有放弃过学习加练习。记者这才仔细品味,确实足见功力。改变他知青命运的是得益于他的版画,他和现在书画界影响很大的新宁籍在外书画家刘昕、李月秋等一样,都是从版画开始在画界成长起来的,也许是特殊年代对艺术的独特需求成就了他们。然而,今天林立的成名,却大多来自包装设计方面的成就。那么又是什么促成了他无师自通在包装设计领域里纵横捭阖?
林立说,他确实没有响当当的文凭,但有响当当的一双手、一颗孜孜不倦的心。说他无师自通也说得过去,但这个“通”必定是长期不懈学习的结果。他说,他善于从书本吸收营养,从别人成功的作品中获得养料。他读书很杂,什么书都去读。艺术的内涵是广博,外延是触类旁通。他也相信权威,但从不崇拜权威。
他还说,创造作品,是对艺术的最求,是对人品的最求,并非一定要走进市场。
他客厅的这些美女工笔画,姑且名曰“夫夷美女图”吧。美丽的崀山孕育了江忠源、刘坤一、刘长佑等一代枭雄,同时也孕育了身心健美的一方儿女,舜帝南巡中的妃子、侍女中传说选了新宁女子;宋代的李思聪,元代的刘三吾,明代林继显、李琇等无数文人墨客都相继奔崀山而来,其间盛赞过山水也咏叹过新宁美女。传说艾青当年在新宁执教之时,高夫人很不放心,多次辗转来新宁,就是怕艾青被新宁女子迷住……那么,新宁女子有怎样的魅力呢?民国初年新宁小镇有民谣流传:“东门银子堆成塔,南门顶子挂满壁(biá),北门婊子上得画,西门脚子跳得一百八。”虽说民谣是小镇居民互相攻讦之词,但从“上得画”一词足见新宁女子的美貌来。倘若这只是文字的话,那么请看林立先生《呦呦鹿鸣》美女工笔画便可见一斑:丰腴而婀娜的美少女在晨风中挽起屡屡青丝,袅袅清香引来一群麋鹿争相围观……夫夷美女,在画家笔下做了最本真的诠释。
崀山的山啊,是如此有灵感;崀山的水啊,是如此有灵性;住在崀山中,喝着夷江的儿女啊,是如此的聪慧和勤奋!
瓦砚室中老书痴,平生逸兴念在兹;临池不待晨鸡起,读帖常误寝室迟;
为求古法千纸废,偶识玄机万羽颓;毫端得意新花发,笔底春风群山翠;
兴来泼墨写云烟,凤翥龙翔开新宇;有时挥笔字难成,只缘功力未入矩;
功力浅,未入矩,再向吾师求教益;……
汉碑晋贴细磋摩,字里行间找差距;使转顿挫运神功,点画飞扬盈胸臆。
皮毛形似不足取,神形兼备是至理。外师造化五车书,中得心源人生旅,
字无千锤百炼功,休言书艺识真谛。人书双修得真诠,几分辛苦几分甜,
天道酬勤重耕耘,莫问何日到长安。书山难觅青云路,且引翰露润心田;
挥毫万字只为乐,不图名气不图钱,从来万事贵坚持,君不见,九曲黄河十八弯,奔流到海不复还!
这是一幅尚未装裱的书法作品《快乐习字歌》,宽1.2米,长3米,展开在林立的创作室里,表达了他对书法的最求和感悟。其间有他学而不厌、孜孜以求攀登高峰的抒怀和求知的快意,也有人生坎坷、不得酬志的感慨。采访之前,他一再推迟约期,也许,是他需要静下心来创作的原因,亦或是对当下尘嚣的不屑。采访中接连有县内外书画界朋友登门造访,有学生、有挚友,可见书法圈内对他曾经的伤害,没有留下伤口,或许已经被岁月和身心的历炼自我修复愈合了。
相信晚年的林立先生能在平静中多些闲悠,多些沉淀,并把积淀化为来者可鉴的智慧和经验,让更多人欣赏、共享和惊叹。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