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毛泽东文学院>文化研究

杨福音对美术界的贡献

来源:   时间 : 2015-06-16

 

分享到:

  反线

  福音的用线是在减法中突变。他的线条是用来结构画面和敷设形态的,缺乏传统的模仿性和叙述性,他倾心的是用线与画面的构成关系和线条自身的韵律传达,他在形而上和形而下之间游走和玩味,这种境界,使绘画从表象的描摹走向本质的形式语言探索。这种彻底的自觉,在以中国画为材质和以人物画为载体的当代中国绘画中极为少见。福音的用线,用他的说法叫“反线”,线条不再只是线条,不再只是形体和内容的附着,而是情绪、禀性和素养的集合落点。线条从古至今在文化的变异中的加减乘除般的沿革,到了他那里剩下的就是“极简”,这是一种具有当代内涵的异常表达。

  福音曾经是个连环画家,在各种变形画法中出神入化。从泛描述性转向纯形式性绘画,其间的苦练和渐悟功夫可以想见。他一年修炼一千张,不断剔除,刻意求简。福音的人体造型,乍看有些现代主义大师的味道,他们是马蒂斯、莫迪里阿尼和表现主义诸家,以及中国的林风眠和常玉。一些小品的笔路靠近后来的哈林的简笔“涂鸦”,但细看路线完全不对,他赶超的是满墙性灵的敦煌壁画,他融会的是稚拙意趣的民间笔法。

  八大

  福音多年在学八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得出神入化。他是在合二而一,还是一分为二?他是在学八大,还是让八大来证他?那些带水的鱼分明是从他的笔头上游出来,游活了。相同的题材,不同的表达。八大的鱼相对迟缓和干涩,有的还在翻白眼。福音的鱼,相对迅速和润滑,表情平静,鱼从润湿的水中入画,有瞬间游动的感觉。

  鱼在水里,用手是抓不住的。但福音抓住了,他用笔墨抓住了简约画法的经脉。

  八大的艺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中国绘画的高峰。常有外国人来中国学画,来时喜欢的是八大,走时还是八大。也常有中国画家学八大,有的还出版了学八大的画集,笔墨表面像,但神韵并不像。福音学的很深入,题材的传承,是中国绘画的传统,但笔墨和神韵,越到后来,我看越像他自己。

  他曾把自己与齐白石的条件作比较,认为自己的生存条件比他好。齐白石弃八大而学吴昌硕,是弃上而取乎中。

  他也把八大与石涛作比照,认为八大在天上,石涛在地上,大家在八大周围,众星捧月。他明白齐白石学我者生, 似我者死的道理。学习之初,他自觉进入;学习之后,他不自觉地远离。他清楚古人也有不足之处,水墨仍有领域等待推进。福音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他要从高峰上面爬过去,他要从古人那里走出去。

  

杨福音的作品收入《中国美术全集》、《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今日中国美术》和《辉煌成就·世纪曙光》等重要美术文献。部分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湖南省博物馆及海内外收藏家收藏。

  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杨福音》、《杨福音画集》、《长岭上》、《金枝玉叶》、《由红菜薹想起》、《日子》、《良苗怀新—访谈杨福音》等画集、散文集。

  在《三湘都市报》所辟散文“杨福音专栏”获2003年全国报纸副刊作品一等奖。

  《中国书画》、《美术》、《美术研究》、《画界》、《中国艺术》、《江苏画刊》、《画家》、《艺术市场》、《书屋》、《收藏天地》、《连环画报》等数十种艺术刊物和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湖南卫视等国内外媒体报道杨福音艺术。

  美术界认为,杨福音在中国画上数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反线描画法,不但继承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同时开拓了中国绘画的新领域,对人物画作出了革命性的贡献,从而诞生了一种新的中国画的美学风范。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