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 : 2015-05-22
分享到:
六十多岁以后,黄永玉仍然像跑步一样安排着自己。
我们且从他满六十岁那年算起,而且只捡那些大的事件讲:
1984年,为邮电部设计第一张生肖邮票,猴票。
1986年,在意大利举办个人画展。
1987年,为吉首酿酒总厂设计“湘泉酒”和“酒鬼酒”包装。
1988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画册《黄永玉》,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集《花衣吹笛人》。
1990年,出版画册《永不回来的风景》。
1991年,在美国和德国举办个人画展。
1995年,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
1996年,开始写作自传体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在香港举办第九次画展。
1997年,建成了大型土木系列化工程万荷堂。香港电视台为他拍摄了专题片《杰出华人--黄永玉专集》。
1998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了他的漫画册《永玉六记》、杂文集《吴世茫论坛》、诗集《老婆呀,不要哭》、散文集《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摄影集《黄永玉的黄永玉》。
1999年,在香港举办《流光五十年》个人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黄永玉》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9年12月30日到2000年1月16日,在广州举办跨世纪画展。
2000年4月,在长沙湖南省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
2001年端午节,在家乡举办第一次画展。
2002年,在上海和北京出版《火里凤凰》和《黄永玉大画水浒》。
和黄永玉在一起,许多年轻的朋友都说,我们仿佛都比他老。
在过了花甲之年以后,黄先生依然思维敏捷,依然充满童心,依然在生气勃勃地创造。
就是走路,年轻人跟在他后面也常常需要小跑才跟得上。
所以,他敢说,七十九了不算老。
德国诗人海涅说过:
太阳纵然还是美丽,
最后它总要西沉。
人生如一场戏,有开幕的时候,也有谢幕的时候。死亡便是谢幕,而死亡,对国王和贫民都是公平的。同样,艺术家也不例外。
有人问黄永玉一个关于死亡的问题,听说要是为自己做墓碑的话,您愿您以后的墓碑上就刻三个字:太累了。是这样吗?
黄永玉哈哈一笑说,是的,我在一所大学演讲时说过这话。
累是黄先生一生的影子。
“永远地拥抱工作不放。”这是沈从文先生对黄永玉的教导。黄永玉十几岁开始写诗,刻木刻,二十几岁时写剧本,后来教书,画国画,做雕塑,再后来写散文、杂文,画漫画,写长篇小说,制陶艺……与他有着五六十年交情的漫画家丁聪先生说,一生勤奋的黄永玉什么都做过,不晓得他还有什么不会做的。
黄永玉总是把自己安排得满满的,到老也仍然是这样。连妻子也是经常抱怨,真想叫他少做一些,怕他累坏了。但是劝说没用。他一工作起来,就充满激情。珍惜活着,珍惜现在,珍惜每时每刻,黄永玉发疯一般地工作。他的休息方法是多项工作的轮流换档,用此一项工作来消除彼一项工作之后的疲劳。还是中国女排五连冠时,他就感叹地说,女排队员训练时一天要在地下打二百多个滚,如果说我们工作中都有这种精神,那该多好啊。
事实上,黄永玉是把自己的一生是当做一场竞赛的,当做一次万米长跑比赛。他说,不管自己跑的姿势优美与否,也不管是跑到最前头还是最后头,也不怕人家指手划脚说我跑得慢还是快,反正自己加油跑就是了,一个劲拼命向前,跑到终点。他也担心过,突然自己不行了,累垮了,倒下了, 不是为别的担心,是害怕完不成自己给自己规定的任务。
所谓“太累了”,我想,应是他对自己的希望和要求,抑或是对自己一生的一种感叹和评价。
这一生做了许多事
没有浪费时间
总算没有白过
哈哈
读过先生的感叹,我也不禁感叹起来。眼前的这一位老人,是那样的不服老。你白头发也罢,老年斑也罢,岁月奈何不了他。他是人精。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