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 : 2015-05-19
分享到:
很多湖南人并不知晓曾经享誉艺坛的著名画家姜今,竟然是从湖南醴陵走出来的。这其中就包括我。虽然之前我并不熟知姜今老先生,但当我前几日与姜老的女儿姜田田接触,在听她说起她父亲的一些故事后,我却被姜老对艺术的执著和忠诚而深深打动了。
1923年,姜今生于湘乡楚地,早年毕业于国立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师承海派大师潘天寿及雷圭元等。当时的校长潘天寿对他的影响颇深。他既学潘天寿,又钻研八大山人,对潘的练达,八大的精约概括,均取益甚丰,深得其笔墨技巧真味,在此基础上自立新意,形成构图均衡而又新奇险出的个人风格,即“精、奇、均、雅”也。
掌握笔墨形式和基本技法,仿如孩童刚学走路和说话——离人生精彩的舞步和语境仍很远很远。深谙个中道理的姜老常说,“中国画的目的,不是为了画山水花鸟,而是为了人,画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姜老讲究画的意境,讲求笔含真情。他笔下的兰草清香中含铁骨,罢耕的水牛闲浴中显亲情,华山青葱绝壁展人性高格,雪后晴梅也突破了陆放翁的诗意而抒发出画家乐观向上的情怀……正如姜老诗所云:“五十年笔墨,三千里江山。”世事、人生、山河,全在他感情的筛子下过滤,留下艺术的珍珠。
姜老爱静,不赶时髦,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喜欢把自己锁在小楼上静静地读书、笔耕、作画,故平时喜欢在门上写一张纸条:“不在家”,经常祭出“骗人”的一招。正是这种特性,使他得以事业有成,成就卓然。由于其国画造诣精湛,早在1956年,其国画作品就获中央文化部一等奖。他还参加过武汉长江大桥的装饰设计而受好评。中央电视台于1998年曾播放过有关他的专访。特别是在1991年《姜今从艺五十周年展览会》的留言簿上,水彩大师王肇民教授提笔写下一段“语出惊人”的评价文字:“姜今同志的画与关山月同志、黎雄才同志的画,可以合称广州国画界三老”,高度肯定他的艺术成就。肇民老一般是不轻易赞扬人的。这说明姜今的中国画在广州地区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成为了中国画坛的美谈。
虽以山水花鸟为主攻,但姜今的自画像也画得气韵生动,颇为传神。两句题款道出其做人作画的真谛:
做人要老实作画要俏皮末了还写下一副对子,也可算是一种自嘲吧:作画六十年,留得一支破笔,尚可;吟诗三百首,写来半句馊词,不行。
关注姜老国画的成就,当然不能忽略他在艺术领域的多能。正是这种多能提升了其国画的品格。他从艺60多年中当美术教授时间最长,但也因为各种原因,做过舞台设计,做过电影美术,诗词和工艺造诣很高。他每做一行都被人称之为“奇才”。他出版的有影响的艺术理念,如美院学生必读的《中国花鸟画发展史》,被重印达9次的《设计艺术》,论述国画构图印数达十万册的《画境》,以及在电影界受人关注的《画面构思》等,达10多部之多。画家这种宽阔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人生素养,就像绿叶烘托花朵般使其国画绽放异彩。比如他的诗词、书法,在广州国画界达到难得的上乘。
一部中国画史告诉我们,缺少了诗词和书法修养,不可能成为山水花鸟大师。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