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谢宗玉 时间 : 2015-04-27
分享到:
梁瑞郴(1954— )湖南永兴人,作家。有《秦时水》、《雾谷》等著作行世。现任湖南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秘书长。
梁老师二三事
突然就觉得奇怪起来,对我来说,梁瑞郴老师也算个蛮大的官了,头衔一大把,什么专职副主席啦、毛泽东文学院的头啦、作协秘书长啦,等等,可我每次见他,脱口而出的总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梁老师”。大家都知道,有官职的人,大多希望人家叫他的官职。对很多人,我都遂其所愿,叫他们官职。可唯独见了老梁,我叫他“梁老师”。而且不经考虑,也没半点犹疑。现在想想,真是奇怪。“老师”这个词,听起来虽然有种“很傻很天真”的味道,但我就喜欢它的质朴、亲切、友善和平易近人。我觉得这个词比那些生涩的官职更与老梁相配。我想也不想就喊老梁叫老师,那是内心自然选择的结果。我认定老梁是一个可亲可近的人。
可这话说出来,心里不免又要犯嘀咕,我怎么会觉得老梁是个可亲近的人呢?老梁虽然是我的乡党,认识他也有近十年了,可由于本人平常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习惯,这十年来,能与他聊上几句的机会,也就只有那么四五次吧,而且是在公共场合。
那么这种亲近感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捧着茶杯,望着袅袅雾气,我梳理了一下思路,觉得原因有四:
一是梁老师的相貌。梁老师天生就长着一副忠厚的模样。梁老师的面相有点憨,脖子有点短,肩膀有点耸,说心里话,这样子一点都不显丑,却显得特别的义道。让人看着特实在特放心。我想梁夫人几十年前之所以挑中了他,大概就是一眼看中了他外表给人的踏实感吧?呵呵。
二是梁老师与我都是郴州人,他家乡永兴县与我家乡安仁县像难兄难弟,互相贴得紧紧的;而他年轻时相当美丽、现在看着仍然美丽的夫人就是我们安仁县的。当有一回聊天,知道这些后,我就在心里认定他是“咱家的人”了。嘿,我是靠写家乡风物而被读者熟悉的,所以地域观念特重。
然后就是毛院读书的事。我是毛院中青年作家班第一期的学员。但因为那时在单位没请到假,每次去上课,我都是偷偷溜去的,像个特工。课没上几节,但我却见识了梁老师事无巨细的亲躬度和培养文学新人的使命感。每次在文学院见到他那副忙碌的样子,我就十分愧疚,觉得自己是辜负那段光阴和他们的辛勤,同时也为自己身不由己的工作感到无奈。
毛院三期的时候,郴州来了好几个人,有作家打我电话聊天,我出于礼节,约了这个班上郴州的几个老乡在毛院附近聚会。一开始,他们就叽哩呱啦说着家乡人梁老师,夸他这好那好。仿佛我们的聚会就为了赞美梁老师似的。这时我才发觉在这班“住校生”与当时那个“走读生”的区别,他们每天住文学院,当然比我更能体会梁老师操持这些琐事的不易。谈到尽兴处,我头脑一热,当即一个电话打过去,邀请老梁与我们共进晚餐。之所以说我头脑发热,是因为我一般不邀当官的吃饭,这一来呢,是怕他们拒绝,二是怕自己的经济实力招待不好他们。可那一回,我的邀请显然非常英明,我要结账的时候,梁老师突然说,“你们都是年轻人,有个什么屁钱,要请是我请啊!”说罢他抢着买单了!呵呵,那一刻,我真想高呼三声老梁万岁。这当然是说笑话。其实那回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买单的时候并没有开票。这就意味,这顿饭是他私人请客!
实话说吧,我对那些有能力要发票而不要发票的人特别敬佩。我如果有能力要发票,我估计自己很难拒绝。我就根据这个细节,认定他是好官,从而在心里产生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有了这种认同感,回头再想,发现老梁在那次饭局上的表现其实也相当出色。他不像其他官人,说起话来尽打官腔。才见面,他就跟我们掏心窝子,把我们当作他亲近的同乡、朋友、后辈,告诉我们一些为人处世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大多数长辈都拿它秘不示人。至今,我仍还记得他说的一些话。尽管现在我还没用上,但等到有一天要用了,我肯定会按他传授给我们的处世经验去做。那样一定会少走很多弯路。
前几年,郴州搞了个笔会。我再次见识了梁老师不加掩饰的率真和质朴。我们从飞天山顺着便江飘流而下。一路上,梁老师热情洋溢地给我们介绍各个景点及历史,满脸都是自豪之情,像一个骄傲的孩童。为什么?绮丽的便江正是梁老师家乡的母亲河,这会儿,梁老师正是一个“谁不说俺家乡美”的得意少年呢。我喜欢那些在无限美景前喜形于色的人,因为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觉得这样的人胸中永远藏着一颗童心。
而有童心的人,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
现在得说说我的惊讶了。读完梁老师的散文《沿着塞纳河读巴黎》,我真的很惊讶。我是属于那种不爱读书的人,在这之前,我并不熟悉梁老师的作品。我不知道他会写得这么好。我惊讶他文风的优雅、从容和大气。惊讶他心思的细腻、缠绵和缜密。那么一个陌生的地方,他都能写得灵活灵现,风生水起,丰盈充沛,让人恍若觉得他是在描写他熟悉的故乡。我很佩服他博大的襟怀和敏锐的观察力,他一定对地球上所有的事物及生灵都充满了爱和包容,要不然他肯定写不出这样语言优美、感情丰博、内涵深刻的文化散文来。
之后我又看了梁老师的“旅欧系列”散文,看完后我不仅替他感到深深惋惜,浪费!实在是太浪费了,梁老师为湖南文学界培养了一茬又一茬的新人,自己却陷在日常的事务中出不来,我想假如有朝一日给他足够的时间,以他丰富的阅历和饱满的才华,一定会创作出一大批让读者抚案叫绝的精品来!我想这种有创作激情和才华却没有创作时间的人一定很痛苦,我自己就一直陷在这种痛苦中出不来。在鲁院读书时,我见过那些专业作家的创作态度和用在创作上的功夫,与他们相比,我以前简直是在不负责任地玩弄文学,我笔下的所有作品,几乎都是匆匆忙忙、稀里哗啦赶出来的。对此,我深感愧疚。返回长沙后,我用敬仰的态度远离了文学。
文学需要闲时和静心,我在梦想我退休之后的生活。我想梁老师一定跟我有着同样的梦想。但他的梦想已经很近,而我的梦想还很遥远。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