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 : 2015-03-25
分享到:
“中国话剧诞生于1907年,我出生于1914年,可以说是中国话剧的同龄人。我这一辈子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风雨雨,却从来不曾离开过话剧。我的生命是属于话剧的,我愿做中国话剧最忠实的守望者。”这位比中国话剧年轻7岁的老人,是北京人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导演艺术家,与焦菊隐、夏淳、梅阡并称人艺四大导演,被誉为中国话剧界的“活化石”。
欧阳山尊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话剧百年变迁中许多里程碑式的重要时刻。追忆这位老艺术家的一生,如同翻开中国话剧的百年历史。
欧阳山尊1914年生于湖南浏阳,原名欧阳寿。从小就过继给身为话剧艺术家的伯父欧阳予倩先生为子,生活在欧阳予倩先生身边,深受中国戏剧艺术的熏陶,并对话剧艺术产生浓厚兴趣。早在中学时代,就开始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话剧创作演出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一腔热血的欧阳山尊毅然离开学校,和几位同学一道参与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之中。他先是辗转到杭州,参加“五月花”剧社的话剧演出活动,几个月后回到上海,考入浙江大学。此时,他已经完全痴迷于对戏剧的追求之中,他与金山等人组织剧社,在极其简陋和困难的情况下,演出了《都市之角》、《雷电》、《油漆未干》等剧目。“九·一八”事变后,上海戏剧界、电影界、救亡协会等文艺组织有十多个演剧队,欧阳山尊在演剧一队,组织并参与演出了许多抗战剧目,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
像许许多多的热血青年一样,远在中国西北的小城延安无时无刻不在召唤着他。为了心中的梦想,欧阳山尊从上海出发,辗转到达西安前线,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后经多方努力,从八路军办事处争取到一百元钱,购买了一辆旧自行车,正是这辆在当时来说算是很“先进”的交通工具,陪伴着他风餐露宿地奔波了800多里,于1938年到达延安。在这里,欧阳山尊被一种全新的生活深深吸引,他以高昂的热情,投身到解放区的文艺工作。1939年,欧阳山尊结束了自己在抗日军政大学的学习生活,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先是在八路军120师战斗剧社工作,后参加游击剧团到敌战区开展文艺宣传。那时他们一共11个宣传员和7个侦察员,每人一条枪30发子弹,带着一架油印机和简单的化妆品,每到一个村庄,就找个庙宇或土台子,把军被当幕布挂起来,然后派人到村子里动员群众出来看戏,群众来了他们就开始演出,演出结束就赶紧收拾摊子赶往下一个村庄。在几十年之后他回忆往事时无限感慨:“那时真是年轻啊,心里总像是燃烧着一团火,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每次演出结束,老百姓给递上一缸子白开水,往手里塞把花生或红枣,心里就很满足了。”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