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 : 2015-03-25
分享到:
关注姜老国画的成就,当然不能忽略他在艺术领域的多能。正是这种多能提升了其国画的品格。他从艺60多年中当美术教授时间最长,但也因为各种原因,做过舞台设计,做过电影美术,诗词和工艺造诣很高。他每做一行都被人称之为“奇才”。他出版的有影响的艺术理念,如美院学生必读的《中国花鸟画发展史》,被重印达9次的《设计艺术》,论述国画构图印数达十万册的《画境》,以及在电影界受人关注的《画面构思》等,达10多部之多。画家这种宽阔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人生素养,就像绿叶烘托花朵般使其国画绽放异彩。比如他的诗词、书法,在广州国画界达到难得的上乘。
一部中国画史告诉我们,缺少了诗词和书法修养,不可能成为山水花鸟大师。
进入21世纪后,姜今已是八十老翁了,此时他从艺也有六十多年了。此时的姜老仍旧把精力投身于艺术,如他晚近的理论新著《中国花鸟画发展史》,耗时10年,洋洋40余万字,被认为属于“填补空白”式的中国第一部研究花鸟画发展历史的重要著作。在专著中,他敢于提出与前人不同的见解,指出一直多年来对中国画争论不休的“似与不似”的问题并非是艺术的本质,重要的不在形式而在立意,不在笔墨而在感情,不在构架而在画境。由于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使其作品奇雅脱俗,得大师称赞自在情理中。
2001年7月,年近80的姜老东莞的可园博物馆举办画展。这次到东莞办画展,姜老非常高兴,当时他说:“东莞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人才辈出,经济繁荣,我在五十多年前(抗日日期)于全国唯一的艺术最高学府国立艺专求学时,老师邓白先生就是东莞人士,受他的教益,更感到东莞的可爱。”
此次画展共展出姜老60多幅山水花鸟画,其风格在岭南画风中是少见的。正如姜老在他的论著中所说:“艺术是醇酒,麦子和高梁并不是酒,画麦子和高粱似与不似都不是艺术的本质,创作不是为了索取麦子和高粱,而是为了醇美醉人的酒。”正是这一论断及作品,解决了争论一千多年的对象与目的美学问题。
姜老的成绩和精神,让很多来访者感动。一位画家如此评价姜老:“一个以教学、画画为主的人,竟然有理论专著10部问世,而且这些理论涉猎多个领域,并皆有建树:搞国画,有国画方面的专著;教工艺,有工艺设计的编述;调他去话剧团,便有《舞台美术设计》;在电影制片厂,又有《银幕与舞台画面构想》。除了理论,还有电影设计《大浪淘沙》等五部、戏剧舞台设计《曙光照耀莫斯科》等多部。有人说‘干哪行爱那行’是佣才(此‘佣’非彼‘庸’,指计划经济时期强调‘服从分配’的某种盲目性);‘干哪行专那行’是中才;‘干哪行成就那行’是奇才。姜今真可说是奇才也。”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