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杨林 时间 : 2015-03-16
分享到:
在现代诗歌的发展进程中,我们离不开对传统古典诗歌的传承、借鉴和吸收,虚实相生的表现方式就是诗歌借鉴了中国画运笔的技巧,讲究诗歌的“虚”和“实”。使得我们从字里行间体味虚象和空灵境界的同时,捕捉诗人对客观世界存在的实象、实事和实境。
范文胜的《圈套》就是通过梦境的叙写,将情感精神世界凌虚蹈空的“虚”与客观现实世界枷锁痛楚的“实”有机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极大丰富了诗中的意象,拓展了诗中的意境,为我们延伸了广阔的审美空间和审美趣味。
他在谋划虚象中,充分运用了“虚”的三种虚境,即:梦境、已逝之境和未来之境。“我在深睡里,替黑暗醒着”、“将月亮洒在梦湖”、“梦,是一根越拉越紧的绳索”,从开始、过程到结尾,诗人自始至终都在描述梦境。诗歌第二、三句“等天明之后赶路”、“去迎合那一场散乱的雨”,表面诗人是希望在梦醒之后,去面对现实的纠结,这是“虚境”的未来之境。“那盏灯也醒着/伤口无法关闭旧情/啜饮着自己的血”,第三节写的是伤口的旧情,自己啜饮自己的伤痛,在梦中对逝去的怀念、追忆,这是“虚境”的已逝之境。
他在写“虚”的同时,又注意了“实”的经营。其一,在塑形的基础上,抽象出哲思。范文胜看似写圈套,实则写梦境,梦相对现实、情感相对矛盾、精神相对客观,都是一个“圈套”。而诗人甘愿在这圈套里做梦、痛苦、怀念,这样的情境何其真实、感人,这样的形是实的。但是,他从这“实”的描述中,抽象出“我愿意为你缩小自己”这甘愿为情奉献大爱的思想。其二,在抒情的基调上,写实了景。整首诗歌是抒情的,因为这抒情的基调导致整体表达的“虚”,但是,我们从“黑暗”、“散乱的雨”、“沉重的影子”、“碎了的时间”、“醒着的灯”这具象构成的景象中,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苦恋”的形象。其三,在有限的语言上,扩张了无限的意味。他从梦开始,最后又回到梦上,将思念的梦,转换到想念的现实中,并将这个梦比作了“圈套”,一个自我设定的圈套,一个愿意永远做的梦。体现了诗人运用语言张力、意象转换,将有限语言扩张到无限诗意的能力。
范文胜的《圈套》就是一首虚实相生的经典,充分体现了“虚景”与“实景”相辅相成、互为烘托、强烈对比的辩证关系。通过“实”的“圈套”进入“虚”的“梦境”,然后从“虚”的“梦境”中还原“实”的“情景”,完成渲染烘托与铺垫,进而实现“圈套”转换成“你我”的真实情感,引发我们对整个客观与精神世界、人生与现实社会的逆向思考。
附:《圈套》
我在深睡里,替黑暗醒着
等天明之后赶路
去迎合那一场散乱的雨
风掀开沉重的影子
将月亮洒在梦湖
时间就碎了
想说的话也碎了
那盏灯也醒着
伤口无法关闭旧情
啜饮着自己的血
梦,是一根越拉越紧的绳索
而你是那一个圆
我在用你,缩小自己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