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评论

见微知著----昌耀《斯人》

来源:杨林   时间 : 2015-03-16

 

分享到:

  有人评价昌耀是诗人中的诗人。我对他的敬重,不仅因为他诗人的秉性,更缘由他通过诗歌对世界理解的思维方式。他将自我放置于自然、宇宙宏大的事物之中,用无限的小我去关照自然万物对人的作用,并将这悲剧意识予以揭示和放大。他的诗歌见微知著的视角,使得诗人在缩小的内心里,对细小事物的坚韧与存在,倾注了敬佩和同情。

  他的这首《斯人》可以说是他里程碑式的代表作,是诗人对外部苦难的理解进入内部悲剧内核的蜕变,是将人与自然宇宙宏大对比之下内心的默认与清醒。当诗人的思维方式,从外部深入内部、从宏大深入细微、从反观深入自省、从虚无深入存在、从感性深入理性,这样的作品就接近了永恒。

  《斯人》所揭示的,首先是他在面对宏大的世界,看到了伟大性、整体性与永恒性,也通过这宏大世界的具体细微事物,看到了与人相同的渺小与卑微。其次,他通过这细小的事物让眼光更犀利、冷静和独特,从一个截面、一个角度窥见了整个宇宙的存在。第三,他将客观与主观、宏大与渺小进行了转换,只有当人认识到灾难与悲剧只是整个事物的核心存在,而不只是外在的命运与内心的活动。第四,他通过自省、自醒与自觉的方式,去承载这万物给予的一切,不再以任何形式上的反抗与内心纠结,以一种释然的静默为承受。

  《斯人》就是一种大彻大悟的世界观,在宇宙万物面前,人是微不足道的、无话可说的,同时又是与宇宙万物同时存在的。这是大于小、外与内、静与动的辩证法哲学观。

  诗歌见微知著的表现方式,更是一种宏大事物与内心关照的智慧思维方式,是诗歌写作非常行之有效的抵达路径,这比歇斯底里的抒情、怒发冲冠的批判、自相矛盾的诉说、道貌岸然的赞美,等等,要高明得多、要冷静得多、要客观得多、要细致得多、要深入得多。

  “人不过是巨大的寂静和宏大的宇宙空间里悬挂着的一粒微尘。”昌耀的诗歌带着我们走向了客观与理性,走向了真理与永恒。

  附:

  《斯人》

  昌耀

  静极——谁的叹嘘?

  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援而走。

  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