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 : 2015-02-27
分享到:
座谈气氛好,乡亲们无话不说,争先恐后,畅所欲言。结束时,镇党委蔡书记说一声,我们去看看叶紫的故居。在座的人都应声而起,随着72岁的余老,到离余玉丰家不远处看一座破烂不堪的房子——叶紫故居。余老说,这是叶紫丢包衣罐的地方。余老就住在后面不到100米、中间隔一口小水塘的两层的砖瓦楼房里。
这间房子一正间一个偏房,下面是青砖上面是泥砖砌成的,盖着小黑瓦。四周杂草丛生,正屋两张门和偏房门、窗子全都布满了蜘蛛网,偏房的房顶一半没有瓦盖着,墙身开裂。房子的左边还有一口小水塘,塘里生满了绿苔。整个房子摇摇欲坠。这难道是叶紫故居吗?我不敢相信。
据乡亲们介绍,这所房子之所以保留至今,是因为经常有人借住,借住前就整修一下。村里有人要修自己房子暂时借住一下,扮禾的外地人也借住一下。
面对叶紫故居,我百感交集。
叶紫在他的日记里曾说过,1937年底回家治病时,寄住在村里一个亲戚家。亲戚不要租金,叶紫自己感到白住人家的屋不自由,加上担心反动派发现他回家乡而受到迫害,于是搬到离兰溪镇较远的小河口古渡头边一所茅屋里。
乡亲们说,那个茅屋的主人叫刘少山,是个驾渡船的孤老头。叶紫在日记里写道:“这个地方是这样小得可爱,环境是这样的好。虽只有两间小屋子,但没有任何限制和顾虑,上庄4元每年纳9元钱。房东是个驾船的孤老头,他不管我,我也不管他,多好啊”。
对这个古渡口,叶紫在日记里还作了如下描绘:
风景是这样的优美:前面便是小河的古渡头。兰溪象镜子里的画面似的,横摆在我的面前。枫林桥,三叉小河口。往来的船只,对岸的一色青的树木,无涯的天际。红的、白的,一片片,一条条,一块块的云彩。早晨晚上的太阳。夜间的呼渡声。往来过渡的人物。在面前,又有一块广大的草坪,孩子们的游戏场。
叶紫搬家时,村里六七个农民帮忙。叶紫记载:“快快乐乐,不到半天功夫,通通弄好了。”
叶紫还作了一幅门联贴上:
住虽只三尺地,且喜安心,小堂屋中任我横行直闯;
睡足了五更天,若嫌无事,大堤坡上看他高去低来。
乡亲们告诉我们说,叶紫无钱治病,就自己钻研中医,学会了配中药治病。他特别会治麻疹等小儿疾病,帮农民治好了不少小孩子的病,不收分文。
乡亲们还说,叶紫回乡后参加了益阳县党组织的活动,他在村里还发展了三名地下党员。
叶紫当时贫病交加,十分地困难。他曾作过一首诗描述自己的生存状态:
早晨摸米看空桶,中午寻柴想劫灰;
讨厌偏逢天大雨,不能山后探新梅。
如此困境中,叶紫仍关心时事,关心抗日战争局势,不忘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文化人的社会职责,仍在坚持不懈地写作。
叶紫在逝世前犹记自己的引路人,入党介绍人卜息园:
痛哭故人心欲裂,忍看时局志弥坚。
读了叶紫1939年日记的人,都能体会到叶紫是个有着坚定信仰的人,是个发愤图强的人。叶紫的信仰缘于一种自觉。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