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毛泽东文学院>文化研究

娄师白对中国美术的承传和发展所做的贡献

来源:   时间 : 2015-02-27

 

分享到:

  虽然师从白石老人,但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人说大树底下好乘荫,但大树底下难以成为大树。娄师白乘了凉,但必须承受巨大的压力。不管是谁都会知道,这种压力首先来自齐白石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他非凡的艺术造诣,也就是白石老人的名”。另外,还有一些来自社会的陋习和“文革”中怠误。伴随着这种始终追随着他的压力,摆在娄师白面前的一个重大的课题就是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对此,他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更加清晰地看清自己,找到自己,以不至于淹没自己。凭借他在国画艺术方面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和自己感,他能够对白石大师及我国传统的国画艺术有着准确的认识与把握。他沿着白石大师生前努力的方向,在开拓国画艺术平民化的发展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首先,在绘画题材上娄师白有了很大的拓展,较白石老人更加丰富多样。在先生画集出版的《自跋》中,娄师白写了这样几句话:“入耄耋之年,虽不敢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想,但仍有奋力一搏的念头,执意继承齐白石老师‘衰年变法’的精神,不断探索具有时代气息的新题材、风格,以国画创新为一大快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也许是由于时代的关系,娄师白入画的题材内容的确超出了白石时代。正是由于时代的关系,利用交通便利的条件,娄师白不仅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而且跨出国门,十几次到世界各地,传播地方文化和齐白石的绘画艺术。而每到一地他都留下了自己深刻的艺术痕迹。这也是白石时代无法比拟的。我们知道,中国美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生发着自己如此积极的作用。娄师白一路走来.......用他手中的笔歌颂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表达他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深情。因此,他的画明朗、清新、简练,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这与消极避世、超脱孤寂的古代文人画创作是截然不同的。在他的作品中,洋溢着健康、欢乐、和谐、倔强、自足和蓬勃的生命力,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所以,他的画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乐观的,同时,也是美的。这正是先生长寿的秘诀所在。他不断参加社会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现在虽然已过90岁的高龄了但仍以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为基础广收青年画家为弟子,致力于中国书画事业,为中国美术承传和发展作着贡献。

  娄师白是在诗书画印等方面有着全面修养的艺术家,他的画达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境界,笔墨凝练,老笔纵横,将水墨功夫发挥到了极致。他的篆刻与绘画书法一样,师承齐白石,从汉《祀三公山碑》得到启发,改圆笔的篆书为方笔;从《天发神谶碑》得到启发而形成了大刀阔斧的单刀刻法,又从秦权量、诏版、汉将军印、魏晋少数民族多字官印等受到启发,形成纵横平直、不加修饰的印风。“学我者生,似我者。”“做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娄师白深得白石老人的艺术真谛,并牢记老师的教导,在白石艺术的基础上,他的写意花鸟画创作方面所表现出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力可以上溯到徐渭、朱耷、扬州八怪以及吴昌硕、陈师曾......在文人画的基础上,广泛吸取民间艺术传统,为中国花鸟画注入了蓬勃生机。

  娄师白在大树身边最终成了大树,而且结出了累累果实。对中国画的教学方式,对与传承和发展中国画艺术以及艺术的思想性和社会性等方面,娄师白仿佛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今天,我们看到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黄胄的驴,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娄师白的小鸭子。当然,这只是艺术大师们的一样“绝活”。就是这小小的“绝活”反过来成了代表大师的艺术符号。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