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闻趣事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毛泽东文学院>逸闻趣事

吕骥和他所忠爱的音乐

来源:   时间 : 2015-02-25

 

分享到:

  吕骥是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倡导者。吕骥和聂耳是战友,他们都从实践中认识到并提出要建立和发展新音乐、开展新音乐运动,是新音乐运动的开拓者和倡导者。早在1934年,吕骥就在女工夜校教唱聂耳的《大路歌》、《开路先锋》、《新女性》等歌曲,思想上明确了人民大众是音乐的主人,音乐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新音乐有别于“五四”以前的音乐,也有别于西欧等外国音乐。新音乐是以人民大众为主要服务对象、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音乐,它既是新内容、新形式,也是新观念。它的提出在中国当代音乐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后来提出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再后来提出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都与此有着历史的渊源。自从以群众歌曲为主体的新音乐运动开展之后,音乐创作的主题思想,音乐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了大批优秀的群众歌曲,在工人、学生中广泛开展歌咏活动,特别是全面抗战爆发之后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更具有烈火燎原之势,形成了“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抗日歌声”的大发展局面。

  吕骥是民族音乐的开拓者。少年时代的吕骥,学习过多种民族乐器,受到民族民间音乐的熏陶。1937年到绥远工作期间,他还收集了一些绥远民歌,有6首发表在缪天瑞主编的《音乐教育》(1937年9月、10月合刊)上,其中的《城头上跑马》和《割莜麦》很受欢迎,后来马思聪创作小提琴独奏《思乡曲》时还使用了《城头上跑马》这首民歌,使之传遍全国。吕骥重视民歌、喜爱民歌。1939年春,他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创作的歌曲《开荒》就使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曲调,同年3月他发起成立民歌研究会,创办刊物《民族音乐》。1940年,在吕骥的主持下,晋察冀边区也成立了民歌研究会。这都成为延安和全国研究民歌的初创组织与核心力量,推动了民歌研究的深入发展。1940年秋,吕骥开始撰写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开启一代音乐新风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在提倡学习研究民间音乐的新风气影响下,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1942年底,延安开展了新秧歌运动,产生了一大批新秧歌剧作品,尤以《兄妹开荒》中的《向劳动英雄们看 齐》和《减租会》里的《翻身道情》最具代表性,在对民间音乐的吸收、使用、创新上最为成功,后来创作的歌剧《白毛女》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些都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

  吕骥以音乐界的领导者和学者的宽广胸襟,一直关注着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论研究和发展。1986年8月,经文化部批准、民政部注册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成立,吕骥欣然出任名誉会长。为了进一步推动广大少数民族音乐家和热心于少数民族音乐事业的汉族音乐家团结起来,共同促进少数民族音乐的繁荣,1990年他率先提出编写一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的倡议。在吕骥的鼓舞下,先将22个民族的音乐史编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上册),1998年1月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后来这部200万字的三卷本《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至2007年9月由京华出版社出版。

  吕骥十分重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在中国音协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编成一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参考资料》。此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都开设了这门课程。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前夕,吕骥主编、出版了三册《音乐建设文集》。这是一部内容既广泛,涉及音乐创作、音乐理论、古代音乐、民间音乐、戏曲音乐、声乐、器乐、音乐家研究、中外音乐交流等共130多篇计120多万字的文集,是由许多老音乐家和年轻新秀撰写的文章组成的,是新中国成立十年来音乐理论的成果,它反映了十年来音乐建设发展的面貌。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