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 : 2015-01-15
分享到:
谢冰莹,1905年农历九月五日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大同镇谢铎山村(今属冷水江市)一座叫守园的宅子里。本名谢鸣冈,“鸣冈”当典《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她的字为“凤宝”,可为佐证。她的父亲,当时是新化县立中学的校长,光绪年间举人,却因为不想当官而并未从仕,对女儿却寄予厚望——不过这种厚望,只是希冀她栖上“梧桐”而已。
谢冰莹出生时在娘胎里挣扎了三天,许是憋得太久太用力,从小便显示出不同于一般女孩子的性格,比男孩子还要活泼、顽皮、叛逆,经常与大人对着干,让她的父母因此头疼不已,祖母常说她是“男投女胎”。“冈猛子”、“冈猛子”,村里人都这么叫她。因其父亲藏书颇丰,在外面疯累了回家便翻古书,这时的她一点也不“猛”了,倒是有点“呆”,这书一看放不下,经常是被母亲抓上餐桌。有句老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冈猛子”最爱看的就是《水浒》,看完了还给村里小伙伴说书,且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次还发力过猛,将身边一小朋友踹了一跟头。“冈猛子”越长越大,便离母亲对其“贤良淑惠”的要求越离越远,两人的关系也越闹越僵:从缠脚,看书,上私塾、小学、中学,她们俩以“霸蛮”对“霸蛮”,斗得是不亦乐乎,经常是“……母亲的骂声,和我的哭声打成了一片”(《女兵自传》)。直至当1920年她在兄长的支持下考入徐特立创办的湖南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这母女俩之间才消停了一阵。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谢冰莹对当时黑暗社会、对不合理制度的态度,和小时候与其母抗争如出一辙。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因此,一个从小酷爱自由、充满活力、倔犟不驯、反抗精神极其强烈的人后来成长为“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中国第一位女兵作家,也是不足为怪的了。
在湖南女师这个崭新的环境里,谢冰莹为之眼界大开,很兴奋地一头扎入了书籍的海洋。她大量地阅读西方名著,如莫泊桑、左拉、托尔斯泰等的小说,王尔德和爱罗先诃的童话。在这方面,她又体现出了与一般女孩子的不同之处。她回忆说:“我爱看哀感悲壮的小说,就是看戏看电影也一样,我不喜欢看那些结局大团圆的,而喜欢看结局悲惨的。”同时,在学校里,她也受到进步思想的极大影响。于是,她越来越不把封建礼教加之于女子的束缚当作一回事,在心里渴望着自身乃至中国妇女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因此,当1926年北伐战争一爆发,谢冰莹便不顾“外婆校长”徐特立的劝说,非常积极地跑去武汉当兵,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