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毛泽东文学院>文化研究

对人民有用的工作总有一天用得着

来源:   时间 : 2015-01-15

 

分享到:

  程千帆教授对文史的研究是契而不舍的,对自己的学生也是循循善诱的,然而他对不平的世事却是从不客气的。还是在1944年,金陵大学发生学校教会负责人贪污教师平价米事件。程千帆夫妇告发此事反受不公正处理,一气之下,写了四首《鹧鹄天》以记录这件事。其中第一首云:

  百尺高楼数仞墙, 蛮弦羯鼓度新腔。

  暗收香稻防鹦鹉, 故听孤桐恼凤凰。

  春漏泄,意怆皇。 记名瑶册忍相忘。

  何曾一斗供闲醉, 空自殷勤捧玉觞。

  词中对当局见利忘义、中饱私囊和欺骗教师、扼杀正义的行径可谓义愤填膺,深恶痛绝!

  就是因为这种刚直不阿的性格,程千帆教授在1957反右派政治运动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处理。首先是撤销了教授职称和中文系主任职务,离开了工作二十多年的讲台和和谐相处的学生,到学校资料室抄了几年的卡片。后来到学校建筑工地参加劳动。再后来到八里湖、沙洋等地参加体力劳动,一连多年不能回家。夫人沈祖芬在思念中写诗云:

  历尽新婚成老别,

  未成白首碧山期。

  在如此艰辛的逆境中,程千帆始终执著地热爱自己的文史研究。在穿着袜子下污泥沟做事的时候,他一面铲污泥,一面思索着《宋诗选》一书的修改;在没有水洗澡的沙洋农场里,他思索着自己还能读书、还能想问题,所做地工作是对人民有用的,将来总有一天还会用得着;在摘了帽子留在五七干校的时候,他抓紧时间,校王安石的诗,批注《杜诗镜诠》;在文稿失而复得时,他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一本厚厚的《史通笺记》,硬是工工整整地抄了两遍……

  这种精神的压抑和体力的透支,竟然持续了一十八年!程千帆由年富有力强的不惑之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花甲老者。这是何等漫长的岁月呀!这是何等漫长的等待呀!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就是怀着有些惘然和不懈追求交织在一起的心境,程千帆教授终于回到了武汉大学。

  正当他的精神有所轻松的时候,夫人沈祖芬突遇车祸离世。程千帆的心又痛得流血了。沈祖芬教授为了爱情,跟着程千帆受了很多苦;程千帆教授为了爱情,在沈祖芬身后默默地整理她的学术著作和小说。后来,沈教授的著作出版了,小说则收进了冰心、柯灵主编的小说集中,程千帆教授以此视为永远的纪念。

  此后有一段不太长的时间,程千帆教授住在一栋修建长江大桥时的司机房里,重新拿起了著书立说的笔。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