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钩沉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毛泽东文学院>文史钩沉

国内外著名人士对林河的评介

来源:   时间 : 2014-12-15

 

分享到:

  林河(1927—2010) 本名李鸣高,侗族,湖南绥宁人。著名作家、民俗学家。曾任中国侗族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文联主席团成员。主要著作有《九歌与沅湘民俗》、《傩史—中国傩文化概论》等。

  国内外著名人士

  对林河的评介

  中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杨柄研究员的评语:一、致《文艺研究》的公开信:《文艺研究》1984年第一期发表林河同志《试论楚辞与南方民族的民歌》是一篇不多见的好文章。它的好处在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用存在解释意识,路数对头,充分的根据支持着自己的论断,所以读之信服。纵然有少数地方值得商榷,但不妨碍全文之立论。我们的文艺研究和美学研究面临着方法论这一大问题。其重要问题之一,便是从概念和定义出发,不从实际情况出发;到中外古人的书中去讨生活,置实际地存在于中国大地上的美的事物于不顾。研究中国美学的,不研究长城的美在哪里,不研究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美在哪里,说来说去,跳不出孔孟老庄王国维的书本。用西方古典美学中崇高美、壮大美这一类套中国的事物。连举例子都是黑格尔和普列汉诺夫书本上的。如此等等。像这样“研究”来,“研究”去,开不了生面,出现不了突破性进展。希望《文艺研究》今后多登一些从实际情况出发,用存在解释意识的文章,少登或不登从西方美学概念出发,用意识解释意识的文章。二、致林河的信:林河同志:未通音候,颇有时日,忽得《傩》起源,盈盈如也。当即拜读,深得教益。整个丛刊也办得好,味道正。我身体健康,写作如恒,步履矫健,尚无七十二岁老人的龙钟之态。敬乞释怀。小诗数则,敬乞教正。此致楚后裔敬礼! 杨柄 一九九一、七月十日。

  杨柄先生与《解放军文艺》编辑部黄珂副主编合写的评语:“林河同志不愧是一位严肃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和著作家,他的《中国巫傩史》就是证明。该书不仅在社会科学领域较系统地开辟了一个研究新领域,填补了一项历史空白;而且积累的创见,将会对中华文明史、民俗学、宗教学、社会学、戏剧学、考古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他的研究方法,即是将考古发现与文献史料同实践考察相结合,使三者结合起来,相互佐证、纠错补漏,且尤以实地考察为基础与源泉,这一研究方法,应该说是经典的、又是现代的、是科学工作者的严肃学风的表现。”

  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冯其庸教授与林河素昧平生,但他读过林河的学术著作后,便四处打听林河,在中央艺术研究院薛若琳副院长的介绍下,两人初次相识,就成了朋友。他很关心林河的学术研究,十多年来经常给以帮助。曾热情地为林河作联作画,以为友谊的纪念。他对林河《中国巫傩史》的评语是:“我对林河先生的研究成果非常赞赏。傩文化的研究,是为了探索中华文化的起源和中华文化、民族特性的形成过程。其中,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多元性、融合性和亲和性是最重要、最基础的研究课题。现在看到林河先生对这些问题既深且广的研究成果,非常钦佩,非常高兴。”

  “法国骑士文艺奖”、全国短篇小说一等奖获得者、海南省文联主席韩少功看过林河的《九歌与沅湘民俗》后对他说:“我昨晚硬是一夜不睡觉,读到了今天天亮,读完了才去睡觉的。”他对林河的理论很着迷,曾经对人说:“我们写寻根文学,寻来寻去,才知道我们的根就在林河这里。”从此,他经常读林河的书、与林河一同探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随林河去少数民族地区作田野考察、并给林河的《古傩寻踪》一书写了《“傩”——另一个中国》的序言,他非常支持林河的学术研究,现录韩少功给林河的两封信如下:

  一:鸣高兄:函接。海南作协换届,蒋子丹出任《天涯》主编,我建议她把刊物办成半文半学半文化批评的杂志,效果不错,销量大增,且学术界反应强烈。打算从下一期起,开一个“环球博览”栏目,介绍优秀的读书。故想起了你的《傩史》(台北东大书局1994年出版)。但愿能为推介你的研究成果尽微薄之力。1995年过去了,写了一个长篇小说,还有些散碎文章。很愿意给你的书写点读后感,但愿到时候有奇思妙想,也有时间。问候新春好。少功上 1996.2.14。

  二:鸣高先生:好。函接。书亦收到。你写的文章(给《天涯》的)不错,我加工了一下,重点突出《傩史》一书的意义,一是消解“黄河中心论”,二是消解“儒家文化中心”。前者是南北问题,后者是上下问题、表里问题。人类文化学在西方最大的意义是破除了“文化一元论”与“西方中心说”。蒋子丹还想配合这篇文章发表(一组)彩照。如书中毛古司(土家)跳舞、生殖器崇拜一张,恐怕许多读者都不曾见识的。你那里有没有照片?三、四张各有特色的就行。但可拿六、七张来挑。我打算下个月回一趟湖南,五月底有一次出访欧洲的差事。再次谢谢。 韩少功 1996.3.23

  日本国文部省学术基金会代表、东京学习院大学(原皇家大学)著名教授诹访春雄与林河原来并不认识,他是看多了林河的著作后,才与林河交上朋友的,他曾邀请林河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资赞助的中国长江文化考察、中国巫傩文化考察、中国稻作文化考察,并以日本国文部省学术基金会学术代表的名义邀请林河赴日讲学与考察。请林河在天皇府中的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讲坛与许多日本著名学者作过学术交流,与中、日、韩等国学者共同考察过日本的民俗。并多次找日本学者翻译林河的论文在日本《日中文化研究》上发表。近些年来,他几乎年年都带领他的学生来湘跟随林河作田野考察,为中日文化交流作了不少的贡献。下面是他对林河《中国巫傩史》一书的评语的摘要:“巫傩是中国文化的根源,并且是包括日本、朝鲜在内的东亚地区文化的根源。站在这些学者最前列的林河先生,运用无人可及的清晰的判断力和渊博的知识,写出了如大河奔流般气势磅礴的这部巨著。通过本书显示了一大学问的研究成果,是一部令人惊叹的学术巨著,一部不朽的理论大作。”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