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 : 2014-12-15
分享到:
周扬对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对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三十年代在上海,周扬主编左联机关刊物,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周扬学的是英语,他能读马恩著作英文版,常从英文报刊书籍中了解国际共运动态,探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问题。他对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了具有启蒙性、开拓性、基础性意义的工作。四十年代在延安,周扬系统地介绍、阐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他编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写了一篇很长的序言,宣传毛泽东文艺思想;他还创造性地提出民族形式论,积极组织根据地新秧歌运动。建国后十七年,他为制定党的文艺政策,推动文艺创作和戏曲改革,组织大学文科教材编写付出了努力。新时期周扬更是站在思想解放潮流的前列,提出了许多理论见解,为拨乱反正作出了贡献。
一贯主张文艺大众化的周扬认为,戏曲与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有密切关系。作为文化战线党的领导者,他花了很大力气抓戏曲改革。在延安时,他看到了时任晋察冀边区教育科长兼《晋察冀日报》记者李满天1942年在河北平山县西部山区采访,写成的一篇一万多字的小说《白毛女》。周扬看后爱不释手,认为这个故事的主题是:“旧社会把人变为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适合改写为歌剧,为党的“七大”献礼,便把稿子交给鲁艺音乐系主任张庚,要求加紧投入改编。一稿由诗人邵子南执笔,彩排几场,大家认为诗的风格较重,不适宜舞台演出。二稿由贺敬之、丁毅执笔,年仅二十岁的贺敬之,自身有过财主逼债,父亲去世,弟弟夭折的痛苦经历,奋笔疾书,苦战八天完成了剧本。音乐家张鲁用河北民歌《小白菜》为基调,写出了“北风吹”。女主角王昆扮演,黄世仁由陈强扮演,两人都是河北人。1945年4月28日晚上,《白毛女》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首演。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和“七大”代表,社会名流共一千多人观看演出,台下反应热烈,掌声如潮。1949年5月,东北电影制片厂将歌剧《白毛女》改编成电影。1951年中秋节,电影《白毛女》在全国25大城市,155家电影院同时上演,一天观众竟达478000人之多。1952年影片在东欧各国和一些西方国家上演,受到好评。
新中国刚成立,文化部建立了戏曲改进局,1950年改为戏曲改进委员会,在周扬主持的第一次会议上,确立了“提倡有益、允许无害、反对有害”的原则,讨论了旧剧剧目的审定标准。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10日,周扬主持召开了全国戏曲工作会议。他在大会报告中肯定了戏曲工作的成绩,提出了戏曲表现现实生活的任务。文化部根据周扬报告,起草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经周恩来总理审定,于1951年5月5日的签发,即有名的“五·五”指示。“五·五”指示的核心内容是改戏、改人、改制。“五·五”指示提出:“鼓励各种戏曲形式的自由竞赛,促成各种戏曲艺术的百花齐放”。“百花齐放”是第一次在“五·五”指示中出现的一个新提法,是一个老艺人提出来的,周扬非常赞赏,并向毛主席作了汇报,得到毛主席的赞同。1951年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时,梅兰芳请毛主席题词,毛主席提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八个大字,从此作为戏曲工作的指导方针。文化部刚成立就建立了戏曲改进局,1950年改为文化部戏曲改进委员会。
粉碎“四人帮”后,周扬重新恢复工作,70高龄的老人还像年轻时一样勤奋,热情一直很高,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的。连星期天也不休息,不是处理公文,就是接待客人。在繁忙的工作中,他最重视的是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他认为要贯彻好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政策,理论上必须深入拨乱反正。
周扬逝世后,1989年9月5日在北京八宝山举行吊唁大会,备极哀荣。吊唁大厅上悬挂着一幅挽联:文苑鹰扬、一世忠勤担道义,霜天月落、百年功过付春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无产阶级革命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党在文艺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周扬同志,长期卧病,久治无效,于1989年7月3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给周扬一生的评价。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