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闻趣事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毛泽东文学院>逸闻趣事

民主革命

来源:   时间 : 2014-12-10

 

分享到:

  辛亥前一年,长沙发生抢米风潮,数万饥民火烧巡抚衙门和洋行、教堂,田汉耳闻目睹。

  辛亥四月,黄兴身先士卒,率众进攻两广总督府,黄兴伤断两指,八十余精英死难,葬于黄花岗。长沙学生争相背诵报载烈士“供词”,剪辫子、穿草鞋,热血沸腾。田汉因其兄脐风夭折,小名叫“和儿”,和尚之意,不能蓄发。这时辫子没有蓄成,头发先自己剪了。

  辛亥武昌起义后,黄兴赴汉指挥。年仅十三岁的田汉,瞒着母亲,参加学生军,准备驰援湖北。三个月后,清帝逊位。田汉征战未成,却也经受了民主革命的洗礼。

  辛亥次年,田汉考入长沙师范学校,校长徐特立,是湖南辛亥革命发起人之一,担任过省临时议会副议长。同时,也是长沙县人。两年以前,徐特立视察乡村教育,到过田汉就读的学堂,饶有兴致地看过他的诗文。田汉成了徐校长的学生,徐校长对这位贫困小老乡更是关怀备至。

  长沙的夏秋两季,暑气蒸人,聚蚊成雷。田汉总是捧着书本,读到深更半夜。白天上课,往往精神不振。徐校长问他何不早睡。同学们争着代他回答,“他没有蚊帐,晚上拿被子蒙着全身,闷热难当,无法入睡。”徐校长听了,默默无语。过了一天,他用自己的薪水买了一顶蚊帐,连同自己的购书折子一起给了田汉,让他到书店挑选喜爱的书籍,书款由徐校长逐月还清。

  “有关家园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在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培养思维处事能力方面,徐校长特别注意因势利导。有几个学生喜欢用几张原稿纸写点游戏文章和打油诗之类,贴在自修室的玻璃窗上,引人取乐。徐校长不光不制止,反而鼓励他们运用写诗作文的才能。

  田汉进入长沙师范不久,就以他所喜爱的京剧形式,创作了《新教子》,发表在长沙日报上。田汉反原《三娘教子》封建道德而用之,以辛亥湘军援鄂抗击北洋军阀为背景,写一个汉阳之役阵亡军人的寡妻,教训儿子继承父志为国家民族效力,倾注了作者幼小心灵中的强烈爱国激情。田汉母亲看了说:“这也是写给我看的。”同时,田汉还在校刊《青年》上发表了两个剧本。

  当时,欧阳予倩由上海回长沙组织文社,在文庙演出新剧,田汉要求徐校长带他去看,徐特立不光满口答应,还鼓励田汉他们自己编剧和排演。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欣然接受,全国人民强烈反对。田汉“愤慨国事”,遂按清代传奇《桃花扇·听稗》一折填词,写下了“讽刺时政”的《新桃花扇》。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