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闻趣事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毛泽东文学院>逸闻趣事

拳师们的故事

来源:   时间 : 2014-10-31

 

分享到:

  向恺然童年恰逢当地民间武术风气的鼎盛时期。随着岁月流逝,许多往事已经远去。但当年许多有名的拳师的故事,至今仍在广为流传。

  清代末年的同治、光绪年间,大屋冲曾出过一个叫向国恭的武术大家,按辈分是向恺然的上辈人。向国恭武术超群,且好行侠仗义,又工于心计。有次在湖北为当地百姓除害,打死一个倚仗武功作恶多端的恶霸。事后向国恭得知其家人率领若干打手要到长江源找自己偿命。于是他事先用一丈布做了条大裤,挂在进入长江源的指金岭上,在上写明:“要找向国恭,先从胯下过。”那批湖北强人未进村就受辱的同时,看到这么大的一条裤子,心里就有点发麻了。但仗着人多势众,还是赶到了大屋冲。此时,向国恭在门口廊檐下扫地,他把一只廊檐柱子用脚挑起,用手把柱础挪开,去扫缝里的尘土。湖北打手问向国恭在不在家,他头也不抬,自顾扫地,只说道:“我师傅外出卖艺去了。”湖北那些打手见向国恭的“徒弟”都如此了得,只好悻悻而去。

  就在向恺然在老屋里读私塾时期,也就是清光绪后期,老屋里又有一位很有名的拳师向少荣,是向恺然的同辈,年龄却差30多岁。向恺然还是刚入学堂的“黄口儿”,可向少荣已是远近闻名的大拳师,而且向少荣办的武馆与私塾同在一个大屋里。向少荣精通各种武术套路,尤以自门拳术著称,他在本地和外地教武术多年,经他传授的徒弟许多成了当地武术名家。但向少荣武德高尚,从来不肯自逞其强,显山露水。只传说他有一次乘船抵湘阴临资口,不意间岸上突然出现十多个手执刀棍的强盗,一齐拥上船来。当时向少荣只有一个人在船上,又没带什么可以抵敌的兵器,情急之下,向少荣解下腰中的大布巾,随手在水里浸湿一下,权当兵器。强盗们舞刀使棍直捣向少荣,而向少荣只将手中大布巾飞速舞动一番,眨眼之间,强盗手中的刀棍一件件全被向少荣拢在了自己的脚下。强盗们方知遇上了顶级高手,不敢恋战,慌忙抱头鼠窜,仓皇而逃。自此,向少荣的拳术名声也就更大了。

  向少荣的门中人,武功又数罗二、单文最好。罗二是长江源的坎头村人,自幼师承向少荣习武。由于勤学苦练,故功夫不凡。传说他会下“牛皮凌”,只要他运功一站,周围一丈范围内就好似结了冰凌,油滑不已。进攻的人东来东倒,西来西倒,谁也别想近他的身。说起单文的功夫,就更玄了。他是三联村人,有一年冬天,他请了10多个年轻人帮他办过冬的劈柴,年轻人都嚷着要看一下单文师傅的功夫。到傍晚,在江边堆起了一大堆松木劈柴,如果要挑到单文家中,因隔着一条两三丈宽的江,就要绕到半里外的石桥上才能过去。单文说:“你们要看功夫,我们干脆来做个游戏。你们从江这边用劈柴对着我扔,我站在江那边的坪中间,只要你们有一块柴打上了我的身,就按双倍付你们的工钱;如果打不中,就没有工钱,你们看要得要不得?”年轻人一听可乐了,大家估量10多个人一齐扔劈柴,哪会一块也打不中。但年轻人又说:“单师傅,那你站在那里不准跑动。”单文说:“我站在坪中保证不动身子,只用一根棍防身。”于是,10多个年轻人捋脚扎手,在江那边飞快地向站在江对面坪中间的单文扔劈柴。顿时,劈柴铺天盖地朝单文飞来。只见单文舞动手中的一条长棍左右分拨,劈柴全然打不上身。个多小时后,江那边上万块劈柴扔过来了,江这边单文的地坪中均匀地堆起了两大堆劈柴。单文见劈柴全搬过来了,并收了个早工,还是照样给年轻人付了工资。自此后,经那班扔劈柴的年轻人的讲述,就有了“单文师傅的棍,水也泼不进”的说法,单文的名声更加广为传播开来。

  在长江源一带擅长武术的人多,到当地随便打听打听,就会听到他们绘声绘色地讲起许多武术名师的故事。诸如李守先的飞身屋檐取瓦的轻功,向喜庆一掌致人死地的铁面罩,周贵友刀棍不伤的气功,“木虾子”只要有人能抓住他的辫子就可把人甩起飞转的辫子功等,都是当地拳师们各具的绝招。而向恺然童年就在这样一个浓烈的武术环境中生长,使其酷爱武术,精于武术,也就并不奇怪了。

  历史虽已远去,如今长江源的武术盛况已难再现。然而,善于灵活多变,被形容为“有路照路走,无路自搭桥”的自门拳,仍然在当地传承。早两年当地的童进成还曾开馆授徒。清代武举人向青岩练武用的那个200斤重的石至子,而今还摆在板陂大屋门口,见证着长江源往日的武术辉煌!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