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 : 2014-10-08
分享到:
1926年,黎锦明在广东海丰中学教书。海丰农民运动搞得如火如荼,他不但耳闻目睹,而且参予其中。不久,写了反映农民运动的中篇小说《尘影》。1928年,黎锦明因《尘影》被国民党政府通缉,逃亡到郑州,任郑州《朝报》副刊编辑。不久,被人告发,国民党政府将其逮捕入狱,几乎将其枪毙。他大哥黎锦熙得知此事,立马援救。黎锦熙是同盟会元老级人物,学术造诣非常深,且颇多建树,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十分巨大,早已名满天下。国民党政府对黎锦熙忌惮三分,只得给足面子,将黎锦明关了七天后,放了出来。可是,不知道是在狱中受到了虐待,还是受了其他刺激,出狱后,脑子已不如从前,且随着年龄增长,脑病愈来愈严重,常常做出些匪夷所思的事儿。
上个世纪50年代,他在湘西永顺中学任教。有次,他理发刚理了一半,上课铃响了。他让理发师暂停,顶着个头发半边长半边短的脑袋急匆匆地走上了讲台。学生一见哄堂大笑,而他却若无其事,兢兢业业地将课讲完,再去理那半边脑袋。
1958年,黎锦明携妻子符立志回到家乡湘潭县晓霞山菱角村。因为他在黎氏八兄弟中排行第六,解放前,黎家又相当富有,因此,菱角村人沿着老习惯,都管他叫“六老爷”。“文革”时,他常常被红卫兵捉着,戴着高帽子游垅和批斗。他和他妻子高帽子上写着的“头衔”,是“地主”和“地主婆”。但批斗了后,菱角村人依旧对他很尊重,依旧“六老爷”地叫得亲切。
一次,一些农民在挖渠道,黎锦明要过去,站在渠道这边,犹豫着是不是跨过去。一农民说:“六老爷,这要犹豫什么?一跳就过去了。”黎锦明便双脚一并,往前跳去,人便掉进了渠道内。挖渠道的人们笑话他,说:“你怎么能这样跳?”有人示范,退后一步,一跑便过去了。黎锦明便说那个告诉他“一跳就过去了”的农民,“没有君子相,说瞎话”。他说:“双腿并立曰跳,一脚前,一脚后曰跨。分明是跨,你怎么说是跳?害得我掉了下来。”
逢着热天,晓霞山人都戴草帽,他却戴一顶硕大斗笠。常有好心人说,“六老爷,天气这么热,戴顶大斗笠,有震气,别中了暑”。黎锦明听到这种话,肯定会正色说,“瞎说,如今还有什么震(正)气?不怕,没震(正)气了”。
晓霞山人没人将黎锦明这些话当回事,即使批斗他时,也只说他家是地主的事,从不提这些事儿。如果提这些事儿,只怕十个黎锦明,也会无踪无影。
然而,尊重是人情,抄家是政治。黎锦明在“六老爷”声中,眼睁睁看着黎家几代人慢慢积累的藏书,被造反派抄得一空。不久,黎锦明去买盐,食杂店包盐的纸竟然是黎家藏书上的一页。黎锦明拿着那张纸,泪眼婆娑,一个劲地说:“将书都毁了,会要亡国的。”从此,那张包盐的纸,成了他的至宝,好好地收藏了起来。那张包盐的纸,也就成为了黎家几代人藏书的全部。
没人知道黎锦明是真的脑病,还是装出来的。因为他性格十分耿直,嘴又没遮拦。解放后,日子便已不好过,何况遇到了“文革”?如果脑子没病,只怕会熬不过那些日子的。不管黎锦明是否有脑病,有一个基本事实是,他九十多岁时,尚能轻松自如阅读英文书刊。
“四人帮”倒台后不久,全国有了“大平反”的浪潮。不知道什么原因,黎锦明这位中国第一个写出“无产阶级文学”的作家,竟然在遭受了“无产阶级”十多年的专政后,没有在大平反中平反,直至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黎氏八骏中的老八黎锦扬从美国回到湘潭晓霞山时,黎锦明仍在晓霞山的老家,过着每月15元生活费的日子。大约因黎家老八是美国人,为黎锦明平反的事儿有国际影响,这才飞快地平了反。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