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 : 2014-09-03
分享到:
唐醉石(1886-1969) 湖南长沙人。原名源邺,字李侯,小字蒲佣,号醉龙、醉农、非园,别署醉石小农。著名金石书法家。主要著作有《治印浅说》、《醉石山人印谱》等。曾任北洋政府国务院印铸局技正科长、所长、故宫博物院顾问、南京政府印铸局技师、湖北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西泠印社创社社员,东湖印社创社社长。
唐醉石聪敏好学,资质极高,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书法篆刻大家。有资料载,对唐醉石篆艺发端影响较大的有两人。
一位是他的外祖父李辅耀,号幼梅,晚号和定居士,湖南湘阴人,1876年(光绪二年)丙子科副榜,浙江候补道,旋以中书改官浙江,定居杭州。其学富品高,诗书画印无不精通,且家藏丰富。
唐醉石与外祖父朝夕相处,常侍左右,观书读印,尤喜金石,深得外祖父喜爱。外祖父见其嗜石如痴,乃手书隶匾额“拜石”相与。自此,遂自号“醉石”,并以“醉石山房”名其斋。
另一位是张定。孙洵《民国篆刻艺术》关于唐醉石一节,“唐氏早年经友人荐见,曾从师娄县张定(叔禾)。师督极严”。据韩天衡《中国印学年表》,张定(叔木)(叔禾、叔木或有一误)1885年辑自刻印成《卷石阿印草》二册,其生卒年及事迹不详。唐醉石师从张定受何教益,也因缺乏资料,无从知晓。
唐醉石还师从何人?在孙洵上文注释中提供了一条线索:“据汪蠖庵回忆,唐氏三十年代在南京与之曾谈起,其与王福庵在杭州时为某名宿之同门弟子,姓名不详。唐有字‘蒲佣’,蒲是治印泥之成份;而王福庵有字‘印佣’。是恩师所取,或两人自取,不详”。
唐王二人的字是否为同一师所取难说,是否“同师从某名宿”也值得考究。唐初学艺受外祖父亲炙,王则受父亲王同(号同伯、字肖兰,光绪丁丑进士,晚号吕庐老人,曾任紫阳书院院长(相当于大学校长)身传。
唐醉石的外祖父与王父各有千秋,他们的传人亦当有较大差异,但唐王的印作如元朱文、封泥、浙派印、边款等,却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常在一起探讨篆艺,有时出一诗句,各自篆稿刻石。
唐醉石早年参与创办西泠印社一事,特别值得一提。
吴昌硕《西泠印社记》及《辞海》所载“西泠印社”辞条均未提及唐为创始人。而陈振濂先生《关于吴隐在西泠印社初期活动的考察》一文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呈报杭州府的公函中,代表西泠印社的“具禀士绅”是八人:丁仁、吴隐、张维琳、汪厚昌、王寿祺、叶铭、唐邺源、戴昌龄。”这与唐醉石弟子谷有荃先生《西泠印社社址的由来》一文不谋而合。谷文载:唐醉石于1964年以七十九岁(应为78岁)高龄,由其六儿达康陪同前往杭州,参加西泠印社建社六十周年庆祝活动。会上西泠印社社长张宗祥曾提议:唐老是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为唯一健在的元老,理应推举他为西泠印社社长。却被唐老婉言谢绝了。唐老由杭返汉后,曾和谷谈到此事,并追溯当年创建印社经过,光绪甲辰三十年(1904年)夏,唐时年19岁(应为18岁)与丁仁(辅之)、王寿祺(福庵)、吴隐(石潜)、叶铭(品三)等人,酝酿在杭州创建印社的倡议,外祖父李辅耀得知后,欣表赞同,将其西湖孤山的一处别墅连同花园(即小盘谷庭园)赠作印社社址,以促成其事。因李家花园傍依西泠桥畔,遂名“西泠印社”。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