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刘子华 时间 : 2014-08-20
分享到:
《大湖》第四章节选:
解放了,苦日子却并没有熬出头。刚刚解放,百废待兴。党和政府一下子顾不过来,境况并没有多大改变。陈泽平一时找不到谋生的门路,一家人一日三餐都成了问题。眼看逼近年关,手头却没有钱置办年货。陈泽平跟老婆商量,去洞庭湖砍野柴,再拉到县城去卖,赚点过年钱。看到丈夫一脸憔悴,洪润英心痛不已。丈夫一个人去洞庭湖砍野柴,她不放心,要同他一起去。陈泽平说,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两个人都去了怎么办。洪润英说,力气活要暑秋做,煮饭洗衣要她姆妈做,两个女儿不小了,可以帮家里做点事。现在这个时候,顾不了那么多。
进入冬季,藕池河就瘦了。两岸河床裸露出来,由于河水的冲刷,淤积的泥沙顺着水流的方向呈现各种形状。最多的是条状形的,仿佛游动的巨蟒。还有的像卧着的水牛,像扑哧扑哧拱地的肥猪,像扬蹄飞奔的骏马。河心又窄又浅,一匹水清澈见底,在太阳下闪着金光,蜿蜒东去。夫妻俩背着简单的行李和炊具,沿藕池河大堤行走。路上,碰到了很多熟人,都是去洞庭湖砍野柴的,大家一路说说笑笑,倒也热闹。
傍晚时分,陈泽平和洪润英才走到洞庭湖边。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芦苇尖上的芦花像竖起的狗尾,放眼望去,仿佛数不清的野狗在竖起尾巴奔跑,煞是壮观。芦苇成熟了,便由青绿色变成了金黄色。洞庭湖的湖洲都由泥沙淤积而成,土壤特别肥沃,芦苇长得很高很粗壮,有的粗如拇指,有小树高。芦苇韧性极好,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芦苇尖弯到了地面,却很少有折断的,一挨风停雨歇,便又慢慢地直起了腰。也许正是因为芦苇这种极好的韧性,便成了造纸的好原料。造出来的纸,洁白如云,柔韧如柳,是写字和绘画的上等用纸。
芦苇还有一个特点,砍了干燥后通体金黄不烂不腐,也不会被虫蛀,而韧性却不见减小,是洞庭湖区盖房的好材料。洞庭湖区的人家做房子比较简单,用几根木头做框架,然后用芦苇夹墙壁,最后在芦苇墙两边糊上一层稀泥,稀泥干后墙壁结实光滑,冬暖夏凉。不过糊的稀泥是有讲究的,那就是要选择很黏的泥,泥中还必须掺上一定比例的牛屎。不管是黄牛还是水牛,吃的都是草,有的草还没来得及完全消化,就被排出了体外。牛屎中的草纤维就派上了大用场,把牛屎拌到泥浆中,就好比砂子中掺进了水泥,增强了泥浆的凝固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糊了牛屎的墙壁干透后,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青草味。这散发着泥土与青草混合气息的墙壁,对洞庭湖人来说,他们闻到的是土地的芳香,能安神定气,让他们很快进入梦乡。在缺医少药的农村,人们常把这种墙泥当着药用。夏天里孩子们身上长了痱子,没有痱子粉可擦,大人们在给孩子们洗完澡后,就从墙上抠一块墙泥下来,捏成粉末后涂抹在长痱子的地方,还真管用嘞。
同样是用芦苇盖的房子,称呼上却有一些变化。面积大点的叫茅屋,随便搭的一间或两间,房子矮面积又小的,就叫茅棚。
近处的芦苇长得好,杆子粗壮,密度也高,随便踩倒一片,就可以躺在上面安心地睡觉,丝毫不用担心芦苇底下的积水沾湿了衣裳。这样的芦苇地都是官僚、地主、军阀早就圈占了的,外人不可随便砍伐。虽说解放了,芦苇地的主人大多己逃亡,没有人管,但在大家心中,这些芦苇还是有主人的,不可盗伐。人们说的砍野柴,必须到接近湖水的地方,近的离堤岸二、三里,远的要走半天才到,只有那里生长的芦苇暂时还没人圈占。在洞庭湖人心中,自生自灭、没人圈占的就是野的,任何人都可以砍伐。芦苇是新长的,水淹的时间长,个子矮小不说,还长得稀稀拉拉的,一个人一天还砍不了几担。
陈泽平夫妻俩同几个熟人结伴朝洞庭湖深处走去。脚下没有路可走,仅有的一条路,也是被砍野柴的人踩出来的。约一尺来宽,为了防止淤下去,上面铺满了芦苇。来往的人实在太多,芦苇已被踩入淤泥中,上面积了一层薄薄的水。幸亏陈泽平早有防备,他同洪润英一人穿了一双油布靴,才避免受冻。油布靴相当于现在的橡胶套鞋,用自家纺织的上好家布做成,脚底加厚了几层布,用桐油油了晾干,穿在脚上可防水。
半个太阳掉到山那边去了,西边的天际涂满了红红的油漆。陈泽平一行人在芦苇丛中艰难地行走。抬起头,他看见狗尾一样的芦花被晚霞映得一片火红,看上去更像是一支支燃烧的火把。沿途到处是这样的火把,却并没有把前方的路照亮。晚霞一点一点地褪去,火把渐渐熄灭成灰白的颜色。娥眉月像一把镰刀悬在头顶,几颗稀疏的星星眨着亮晶晶的眼。湖区的冬夜气温低,寒气一点一点地上来了。身上虽说微微出汗,但吸进去的空气却是冰冷的,呼出来变成了白雾。四周一片静寂,唯有脚下噗哧噗哧的水声像芦苇地粗重的呼吸。
洪润英感觉脚板底里有一个什么东西在爬行,这个东西爬到哪,就凉到哪。她牵着陈泽平的衣角往前走,一脚踩下去,身子失去重心往前挫,“哎呦”大喊了一声。陈泽平转过身,见洪润英一只脚陷进了淤泥中。他将肩上的行李炊具放到了的旁边的芦苇上,伸手扯洪润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洪润英的脚才扯出来,脚上的油布靴却张开了口。里面早进了水,泡发了,刚才一使劲,便断裂了。油布靴不能穿了,只能赤脚在刺骨的泥水里行走。陈泽平踩倒一小片芦苇,让洪润英坐下,然后脱下脚上的油布靴给她穿。洪润英说什么也不肯,嚷道:“我穿你穿不一样吗?换靴做么子。”陈泽平说:“女人的身体比男人的要差些,莫犟了,换了靴快点赶路。”
洪润英朝前看了看,已不见同伴的踪影,心里暗暗有些着急,借着微弱的亮光,很快换上了陈泽平的油布靴。
白天的温度只有几度,到了晚上,芦苇地的温度在零度以下。陈泽平的脚一踏进泥水中就感到刺骨的冰冷。他不能呻吟,只能死死地咬着牙,强忍着。洪润英依旧拉着他的衣角,问他冷不冷。陈泽平装着没事一样,口气轻松地说:“不冷,走路身上发热,正好降点温。”洪润英心疼地说:“我好担心你嘞,一冷一热,就怕感冒。”陈泽平说:“我身体好,就是感冒了也冇关系。”洪润英说:“如果真的感冒了,这个鬼都怕来的地方,到哪里去看医生买药。”陈泽平说:“你放心,冇事的,到了砍野柴的地方,烧火烤一下,将身上的寒气逼出来就好了。”洪润英说:“这是个好办法,就是不晓得还有好远。”陈泽平说:“应该快了。”
越走眼前越清晰,陈泽平抬头望了一下天空,自言自语道:“月亮好亮。”洪润英接话说:“气温降下来了,收了雾气,冇得遮拦,月亮就亮了。”陈泽平说:“如果到了十五就更亮了。”洪润英说:“是的,初七初八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陈泽平没有再搭腔。借着月光,洪润英看见两边的芦花,觉得很有意思,便无话找话:“泽平,你看两边的芦花像么子?”陈泽平瞄了一眼说:“像火把。”“你么子眼神,我看像冬天里飘的雪花。”洪润英大声说。洪润英的话让陈泽平背脊发凉,他说:“蠢宝堂客,你再说雪花,我就会冻死。”洪润英似乎恍然大悟,说:“你说像火把,越看越像。火把上还淋了油,越烧越旺嘞。”陈泽平哈哈大笑起来:“我随便点拨一下,你就变成灵泛堂客了,真有蛮日怪。”洪润英也笑了:“我冇长脑壳犯了忌,幸亏有你这个灵泛男人,”
“陈泽平,陈泽平!”前面传来喊声。
陈泽平听见是熟人吴长子的声音,马上搭腔。夫妻俩走近了,吴长子递给陈泽平一支喇叭筒。喇叭筒是卷好的烟,制作很简单。将切好的烟丝用纸卷起,上大下小,形似喇叭,故名。吴长子边为陈泽平点火,边说:“你们两口子在后面搞么子,莫不是搞空头路啵。”大家哄地笑开了。陈泽平解释,洪润英的油布靴烂了,换靴耽误了时间。吴长子死劲地吸着烟,烟火一闪一闪的,可以照见他黝黑的脸。他长长地吐出一口烟:“我们在这里等了好久了,你看,我卷了五根喇叭筒。”陈泽平这才注意到每个男人手上都夹着烟,烟火时明时灭,像一群萤火虫在翻飞。
“还有好远?”洪润英问。
吴长子说:“不远了,半根香的路。”
洪润英说:“这里鬼火无人烟,你怎么晓得只有半根香的路了。”
吴长子说:“陈老板娘子,你还信不过我?我每年都来砍野柴,这里我闭着眼睛也熟悉。”
吴长子五十来岁,个子高高的,大家都叫他外号吴长子。他老家四川,来洞庭湖当佃户已有二十多年,家里崽女多,每年冬季都要来洞庭湖砍野柴补贴家用。吴长子仿佛自言自语道:“今年是大灾荒年,我估计砍的野柴无人要,买不起价钱。”
陈泽平听了心里一沉:“还冇到见红黑的时候,你这样说是冇得根据的。”
吴长子又死劲吸了口烟,斜眼看着陈泽平:“洞庭湖砍野柴,行情怎么样,我一看形势就预测得到,八九不离十。”
陈泽平知道,在一个砍野柴的里手面前,不服输是不行的。口里应付道:“不管价钱怎样,反正能搞点买年货的钱就行。”
吴长子喷了口烟说:“难啦。”
有个人说:“你们莫耍嘴皮子了,赶快赶路,到了好搞点吃的,现在饥寒交迫,快要断气了。”
大约走了半根香的时间,芦苇丛前面突然出现了很多火点,火点将大伙的目光点燃。这些火点仿佛就在身边,烤得人身上暖洋洋的。陈泽平心里一阵高兴,吴长子说的没错,快要到目的地了。洪润英兴奋地说:“这下好了,到了赶快弄点吃的饱肚子。”
火点一点一点变大,终于可以看清跳动的火苗。走出了密密匝匝的芦苇地。眼前豁然开朗,放眼望去,到处是燃烧着的火堆,砍野柴的人在烧柴取暖。陈泽平心里又一沉,料想不到,砍野柴的人这么多,担心自己来迟了,砍不到多少野柴。吴长子似乎是窥见了陈泽平的心事,说今年砍野柴的人还没有往年多,越往里面走,野柴就越多。陈泽平开始相信吴长子的话了,随他一起往洞庭湖深处走去。
火堆像天上的繁星渐渐在身后隐去。前面出现一口水塘,吴长子停下脚步,手拿毛镰刀朝前划了一个大半圆说:“我们就在这里安营扎寨,这里就是我们的领地,大家沿水塘分头散开,但不要离太远,出了什么事有个照应。”
在洞庭湖中砍野柴,找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现在有一口水塘作保障,便解决了大问题。砍野柴的人中也有心怀不轨、谋财害命的,得提防。砍野柴时也有与外人发生口角的,需要帮忙,大伙分散在水塘四周可以互相照应。陈泽平钦佩地望了吴长子一眼。
夫妻俩放好行李炊具,赶紧砍了几捆芦苇生火。不远处,几堆火也烧得正旺,陈泽平心里很踏实、很温暖。
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赶紧填饱肚子。陈泽平用镰刀就地挖了一个坑,然后架上锅,点燃了火。
匆匆吃完饭,夫妻俩又动手做第二件最重要的事,用芦苇搭一个能住宿的茅棚。将砍伐的芦苇捆好,对搭起来,就像两个人伸出手臂支撑着,底下便有一个窄小的空间。潮湿的地上铺上几层芦苇,在芦苇上再垫上一层干枯的野草,将行李铺在野草上,一张柔软温暖的床便做成了。
烧热水洗脚时,陈泽平一连打了几个喷嚏,洪润英赶紧上前将手按在他的额头上:“你发烧嘞,等会烧堆火祛一下寒气。”陈泽平说:“我体质好,烤火流一身汗就会好的。”
大火烧起来了,两人脸都映得通红。洪润英边拨弄火边说:“不晓得屋里几个人怎么样了。”从结婚那天起,洪润英几乎没有同家人分开过,一家老小饮食起居都是她一手操劳。现在突然离开了,心里空荡荡的。陈泽平安慰她:“屋里有暑秋招呼,老的少的都动得,不要紧的。”
陈泽平张开两臂,胸前和腋窝都得到了充分的烘烤。一会儿,陈泽平后背开始流汗。他撩起棉袄用毛巾擦汗。洪润英见了忙制止,说:“现在莫擦,要等头发尖子流汗了再擦,效果会更好。”陈泽平听信了堂客的话,只好忍着。
洪润英又搬来一捆芦苇投入火堆中,火更旺了,火苗腾地一下升得有几尺高。陈泽平的额头上像有火苗在舔,灼热得难受。他强忍着,豆大的汗珠小虫子般从毛孔里钻了出来,背上仿佛有千万只小虫子在爬挠。他知道出大汗的时候快到了,将张开的手掌握成了拳头。眨眼间,又有无数只小虫子从胸前毛孔里爬了出来。它们与背上的小虫子会合后,顺着脖子爬上了头顶。额头上的汗珠大如黄豆,一粒粒砸在火堆里,“哧”地一声,冒出一缕青烟。陈泽平将拳头捏得更紧,很快,头发尖上也爬满了小虫子一样的汗珠。陈泽平感到身体在不断膨胀,像蒸笼里的馒头,快要炸开了。洪润英见火候已到,又往火堆里添了一捆柴,这才起身用干毛巾帮陈泽平擦汗。周身擦了一遍,陈泽平感觉舒服多了,头也不重了,鼻子不塞了。陈泽平叫洪润英赶快拿衣服来换,洪润英说:“莫急,要出三身汗,你还只出了一身汗。”
出完三身汗,换上干净衣服,又喝了杯热茶,陈泽平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张开嘴畅快地呼吸,感觉只要轻轻用点劲,身子就可以飞起来。陈泽平感激地看着洪润英忙这忙那,心想,这土方子还真管用。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